在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党员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作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实践载体,持续发挥着"政治体检"的作用。2023年各级党组织通过民主生活会、专题研讨等形式,深入查摆党员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多地基层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案例,系统梳理当前党员队伍中具有普遍性的不足,并结合制度建设与典型案例进行多维分析。
一、思想建设短板
当前部分党员存在"理论学习形式化"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停留在文字表面,缺乏系统性研读和现实转化能力。某市直机关调研显示,62%的党员年度理论学习笔记中政策解读类内容占比不足30%,理论学习与业务实践呈现"两张皮"现象。
更深层次的症结在于理想信念的淡化。个别党员在民主生活会中坦言:"长期从事事务性工作,渐渐淡忘了入党初心",这种思想滑坡导致在面对利益诱惑时产生动摇。典型案例显示,某国企党员领导干部在项目审批中违规操作,根源正是世界观、人生观改造的松懈。
二、工作作风顽疾
问题类型 | 具体表现 | 整改方向 |
---|---|---|
形式主义 | 重痕迹轻实效,学习记录造假 | 建立实效评估机制 |
官僚主义 | 调研走马观花,决策脱离实际 | 完善联系群众制度 |
在基层工作实践中,"痕迹管理"异化现象尤为突出。某乡镇党委民主生活会揭露,个别干部为应付检查编造走访记录,导致惠民政策落实出现偏差。这种作风问题本质上是政绩观扭曲的表现,需要通过考核机制改革加以纠正。
三、能力素质差距
面对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34.7%的基层党员存在"本领恐慌"。某科技园区调查显示,具有数字经济相关知识的党员仅占21%,直接影响了创新驱动战略的落地实施。这种能力断层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领域表现更为明显。
专业素养不足与学习惰性形成恶性循环。典型案例中,某社区书记因不熟悉智慧政务系统操作,导致惠民服务效率低下。这暴露出部分党员存在"吃老本"心理,对新技术新方法缺乏学习热情。
四、纪律规矩意识
"微腐败"现象在基层仍时有发生,某县纪检监察数据显示,2023年查处的违纪案例中,涉及"四风"问题的占63%,其中违规接受宴请、收受土特产等"小问题"占比居高不下。这些行为严重侵蚀党的执政基础。
纪律松弛的深层原因是监督机制存在盲区。某国企民主生活会揭露,个别领导对下属违纪行为采取"睁只眼闭只眼"态度,这种好人主义实质上是对政治纪律的严重破坏。亟需完善"八小时外"监督体系,筑牢廉洁防线。
改进建议体系
- 建立理论学习转化评估机制,将学习成效纳入绩效考核
- 推广"沉浸式"调研工作法,要求党员干部每月至少3天蹲点基层
- 构建数字化能力提升平台,开设前沿技术必修课程
- 完善"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实现监督全覆盖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2023年党员队伍建设的实践表明,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的深化实施,需要与数字治理技术深度融合。建议未来重点研究智能监督系统的开发应用,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前预警苗头性问题。应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培育"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的政治生态,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锻造更坚强的领导力量。
参考文献:
- 党员民主生活会典型案例分析. 党建研究, 2023(4)
- 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活规范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23(2)
- 新时代党员能力建设白皮书. 中央党校出版社, 2023
- 党内监督智能化转型报告. 纪检监察学报, 2023(3)
- 基层"微腐败"治理路径.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23(1)
- 民主生活会质量提升策略. 党建文汇, 2023(6)
- 数字时代党建创新研究. 电子政务, 2023(5)
- 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人力资源开发, 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