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观后感 全国大学生党史竞答大会观后感

admin122025-03-29 15:53:19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作为庆祝建党百年的重要活动之一,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习党史的热潮。以下结合参赛者与观众的多维度体验,总结观后感的核心要点:

一、以赛促学:知识竞赛激发党史学习活力

1. 创新形式,寓教于乐

节目以图片题、视频题、诗词题等丰富题型呈现,融合五星抢位赛等赛制,将党史知识转化为紧张激烈的竞答比拼,打破传统说教模式。例如,通过沙画还原历史场景、文物题展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党史“活”起来。这种设计不仅提升参与感,还让观众在视听体验中深化记忆。

2. 全民参与,覆盖广泛

全国100所高校选手现场竞答,2800多所高校的千万学生通过云答题系统同步参与,形成“学习—检验—提升”的良性循环。例如,中国地质大学组织学生骨干参与云答题,以支部为单位辐射全体学生,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

二、思想洗礼:党史精神内化为信仰力量

1. 从历史中汲取信仰之光

节目中李大钊、夏明翰等革命先烈的故事,让观众深刻体会“信仰”的重量。参赛者提到,通过考证淮海战役歼敌人数、南京长江大桥建设等细节,感受到党的奋斗历程不仅是教科书中的文字,更是鲜活的精神力量。

2. 回答时代之问,坚定“三个为什么”

竞赛围绕“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展开,通过理论阐释与史实结合,强化青年对道路、理论、制度的认同。例如,中央戏曲学院学生以京剧唱段诠释革命精神,展现传统文化与红色基因的融合。

三、青年担当:传承红色基因的实践启示

1. 榜样引领,激发使命感

节目中优秀学子的表现(如中国地质大学杨镇博)成为青年榜样。他们凭借扎实的知识储备与临场应变能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意识,激励观众对标自身,提升综合素质。

2. 从“知”到“行”,践行初心使命

竞赛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推动青年将党史精神转化为行动。例如,参赛者提到“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不仅是口号,更需在科研创新、社会服务中践行,如焦裕禄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奉献启示。

四、反思与启示:党史学习的多维价值

1. 填补知识盲点,深化历史认知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观后感 全国大学生党史竞答大会观后感

许多观众反馈,通过竞赛发现了自身对党史细节的盲区(如“伍豪”是周恩来的别名),促使他们主动查阅资料,形成系统化学习。

2. 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

节目中真实的历史影像、亲历者口述等素材,让观众从情感层面与党的发展历程产生共鸣。例如,抗疫英雄事迹与党史精神的呼应,强化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党史竞赛的时代意义

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赛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一场思想的觉醒。它通过“青春化表达”让红色基因焕发新活力,引导青年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正如节目口号“百年恰风华,世纪正青春”所言,新时代青年需将党史精神融入血脉,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