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最基本的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制度是保障企业规范运作、资金安全及合规经营的核心框架,以下结合相关法规和实务操作总结其核心内容:
一、公司基本财务制度
1. 岗位职责分工
财务经理:负责财务体系搭建、人员管理、成本分析与考核,监督执行国家财税政策。
会计:负责日常账务处理、发票审核、合同执行监督及档案管理。
出纳:管理现金、银行账户,确保日清月结,严禁白条抵库。
2. 现金与支票管理
现金管理:库存限额(如5000元)、收支凭证需签字盖章,借款需董事长审批,超期未还款从工资扣除。
支票管理:禁止签发空白支票,领用需总经理审批,十日内完成报销,作废支票需标记保管。
3. 资金审批流程
所有支出需董事长批准(特殊情况可事后补签),非正常资金调拨需单独审批,严格执行“谁批准、谁负责”原则。
4. 发票管理制度
专人领用、禁止转借,开具时需完整填写信息,作废需标注,丢失需书面报告并承担经济责任。
5. 费用报销规范
需合法票据、填写报销单并注明用途,超标准费用需说明原因,虚假报销将罚款或开除。
二、企业财务制度核心框架
1. 会计核算制度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会计科目、凭证管理及账务流程,采用权责发生制,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可比性。
固定资产按原值入账,折旧采用直线法,残值率不超3%。
2. 资金管理制度
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权限划分、银行账户管理(如印鉴分管)、应收账款定期分析(账龄超3月需重点催收)。
3. 成本控制制度
通过预算控制、流程优化降低开支,例如差旅费按职级设定标准(如经理120元/日房租,员工100元/日)。
4. 财务报告与审计

定期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接受内部审计(检查合规性)与外部审计(确保报表公信力)。
5. 税务与风险管理
依法纳税,合理筹划税负,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如市场、信用风险应对策略)。
6. 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单位价值≥2000元,使用年限≥1年)需建卡登记,存货定期盘点,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三、制度实施要点
合规性:遵循《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规,确保财务活动合法。
内控机制:岗位分离(如出纳与会计职责分开)、定期对账(现金、银行账实核对)。
技术应用:推行会计电算化,提升数据准确性。
相关引用来源:以上内容综合自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实务管理制度及财务框架分析。实际制定时需结合企业规模、行业特性调整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