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于战争的23首经典诗词名句,涵盖不同朝代诗人对战争的描绘与反思,既有豪情壮志,亦有对残酷现实的深刻揭露:
一、豪情壮志与家国情怀
1.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金甲虽被黄沙磨穿,战士仍誓死报国。
2.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从军行》
投笔从戎的豪迈,尽显男儿热血。
3.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壮志未酬的悲怆,道尽英雄无奈。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七律·长征》
红军坚毅精神,跨越艰险的磅礴气势。
5.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决绝。
二、战争残酷与民生疾苦
6.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将军的功名,建立在无数士兵的牺牲之上。
7.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杜甫《兵车行》
战场尸骨遍野,控诉战争的惨烈。
8.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四首》
战死者化为枯骨,家人犹在梦中盼归。
9.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杜甫《石壕吏》
幸存者的苟且与死者的永别,直击战争对家庭的摧残。
10.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重复的悲叹,强化对功业背后代价的批判。
三、边塞风光与征人愁思
11.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时空交错,征人无归的永恒哀愁。
1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寒夜中的思乡与孤寂,戍边生活的真实写照。
13.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王昌龄《从军行》
笛声勾起的乡愁,跨越时空的思念。
14. “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
——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雄关漫道,军旅生涯的苍凉壮阔。
15.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边塞的荒凉,反衬征人的孤独。
四、英雄气概与历史反思
16.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以酒释怀,直面死亡的豁达与悲壮。
17.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呼唤良将,寄托保家卫国的理想。
18.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战争前夕的紧张氛围,将士的英勇无畏。
19.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王朝更迭下,百姓始终是苦难的承受者。
20.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历史巨变中的哲理感慨,蕴含战争与和平的辩证。
五、其他经典名句
2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战乱后的破败景象,深沉的亡国之痛。
22.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老病之身仍心系战场,爱国之情至死不渝。
23.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李白《关山月》
征战的残酷,生命的消逝如风沙般无情。
总结
这些诗句或激昂、或沉痛,展现了战争的多重维度:从保家卫国的壮志到生灵涂炭的惨状,从边塞风光的苍茫到征人思妇的哀愁。通过不同诗人的视角,战争的复杂性与人性在烽火中的挣扎得以深刻呈现。如需完整诗词或背景解析,可参考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