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

admin62025-03-29 15:53:20

以下是一年级下册语文《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设计,结合课文特点与学生认知水平,重点围绕识字、朗读与情感教育展开,共分两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吃、忘、井”等13个生字,掌握“心字底”“广字头”等偏旁;会写“井、乡、主”等7个生字。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含义。
  • 2. 过程与方法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

  • 通过图片、故事背景导入,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字理识字、游戏活动巩固生字。
  • 分角色朗读、小组讨论,体会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恩之情。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感受毛主席关心群众的高尚品质。
  • 联系生活实际,学会感恩他人帮助。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 难点: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深层含义,体会感恩情怀。
  • 教学准备

  • 教具:毛主席画像、井的图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朗读音频)。
  • 预习任务:收集毛主席的故事或图片。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 激趣导入

  • 播放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提问:“你知道这首歌歌颂的是谁吗?”展示毛主席画像,简要介绍人物背景。
  • 出示“井”的图片,提问:“井有什么作用?挖井容易吗?”引出课题,板书并齐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 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 听课文录音,思考:“挖井人是谁?不忘挖井人的人又是谁?”初步梳理故事脉络。
  • 3. 集中识字

  • 字理识字:结合偏旁理解字义。如“忘、念、想”均含“心字底”,与心理活动相关;“席、度”含“广字头”,与房屋有关。
  • 游戏巩固
  • 开火车读:认读生字卡片,组词造句(如“战士”“领导”)。
  • 找朋友:将拼音与生字配对,强化记忆。
  • 4. 指导书写

  • 重点指导“井、乡、主”的结构与笔顺。如“乡”字注意撇画的穿插,“主”字三横间距均匀。
  • 学生临摹,教师巡视纠正。
  • 第二课时:品读感悟,深化理解

    1. 复习导入

  • 认读词语卡片(如“挖井、领导、革命”),回顾课文内容。
  • 2. 分段品读,突破难点

  • 第1自然段
  • 指名读,思考:“故事发生在哪里?”(江西瑞洲坝)
  • 结合地图或图片,感知地理环境。
  • 第2自然段
  • 提问:“乡亲们为什么挖井?”(吃水困难,需到远处挑水)
  • 想象说话:“如果你要走很远挑水,会遇到哪些困难?”体会缺水之苦。
  • 重点句朗读:“毛主席就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感受团结协作的精神。
  • 第3自然段
  • 观察课文插图,描述石碑内容,朗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 讨论:“乡亲们为什么立碑?”理解“饮水思源”的道理。
  • 3. 情感升华

  • 联系生活:提问:“谁帮助过你?你会如何感恩?”引导学生分享经历。
  • 角色扮演:分小组表演“毛主席与乡亲们挖井”的场景,体会人物情感。
  • 4. 拓展活动

  • 故事会:分享课前收集的毛主席故事(如《一件棉衣》)。
  • 实践任务:绘制“感恩卡”,送给帮助过自己的人。
  • 板书设计

    沙洲坝:没井 → 挑水困难

    毛主席:带领挖井 → 解决吃水问题

    乡亲们:立碑感恩 → 饮水思源

    (结合思维导图,突出“困难—解决—感恩”的脉络)

    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用“想念、领导”造句。

    2. 实践作业:与家人讨论“如何感恩帮助过你的人”。

    3. 选做任务:观看电影《开国大典》片段,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反思

  • 通过图片、故事和角色扮演,低年级学生能更直观理解课文内涵。
  • 需关注识字方法的多样性,避免机械记忆;情感教育应贴近生活,避免空洞说教。
  • 此教学设计综合了识字、朗读与情感目标,注重互动与实践,适合一年级学生特点,可依据实际课堂反馈调整节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