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籍管理制度是教育管理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规范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全流程管理,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学籍管理员作为具体执行者,其职责贯穿学籍管理的各个环节。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及实践要求,学籍管理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可归纳如下:
一、学籍信息管理

1. 信息采集与录入
负责新生学籍信息的收集、录入与核对,包括学生身份信息、家庭背景等,确保数据符合国家标准(如身份证号为基础生成学籍号)。
定期更新在校学生的学籍状态(如转专业、休学、复学、退学等),并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完成动态标注。
处理学籍信息变更申请(如户籍迁移、姓名修改),需审核证明材料并报教育行政部门核准。
2. 数据核查与统计
每学期开展学籍信息核查,确保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一致,防止“问题学籍”或重复注册。
生成学生人数统计表、学籍异动报表等,为学校招生规划、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二、学籍异动处理
1. 转学与升学管理
办理跨省或跨校转学手续,通过电子学籍系统启动转接流程,10个工作日内完成核办。
配合完成升学衔接,确保学籍档案随学生升学自动转接至新学校。
2. 休学与复学管理
审核休学申请(需提供县级以上医疗证明或特殊事由材料),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标注学籍状态。
复学时需验证学生恢复学习的资格,并安排接续学业。
3. 特殊情况处理

对失踪、服刑等特殊学生保留学籍,并定期跟踪其状态。
处理境外就读学生的学籍接续及备案工作。
三、学籍档案管理
1. 档案建立与维护
建立电子与纸质学籍档案,内容包括学籍信息、奖惩记录、体质健康数据等,确保终身可追溯。
毕业生档案需包含学历注册信息、学位授予材料等,移交档案馆长期保存。
2. 安全与保密
严格限制学籍信息访问权限,防止数据泄露。
纸质档案需专柜保管,不得随意涂改,重要材料加盖公章。
四、政策执行与监督
1. 制度落实
执行国家和地方学籍管理政策(如《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确保流程合规。
参与制定校内学籍管理细则,优化工作流程。
2. 违规行为监管
禁止学校接收未按规定办理转学手续的学生,杜绝虚假学籍或重复注册。
监督控辍保学工作,及时上报辍学学生并配合复学动员。
五、系统维护与技术支持
1. 电子学籍系统操作
负责学籍系统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及故障处理,保障系统稳定运行。
跟进系统升级,掌握新功能操作(如移动端查询、跨省转学“一网通办”)。
2. 信息技术应用
推动学籍管理数字化转型,实现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
为教师、学生提供系统操作培训,提升数据填报效率。
六、服务与沟通协调
1. 对外服务
出具学籍证明(如在校证明、录取花名册)、学历认证材料。
协助校友学位认证及英文翻译服务。
2. 跨部门协作
与教务处、招生办、学生处等部门协作,确保学籍数据与教学、招生工作同步。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完成学籍抽查、数据上报等任务。
七、毕业生与学历管理
1. 毕业资格审核
核查毕业生学分完成情况、处分记录等,确定学历学位授予名单。
组织毕业生图像采集,完成学历电子注册及证书发放。
2. 离校手续办理
处理毕业证补办、信息勘误等特殊情况,审核材料并报上级部门备案。
八、持续学习与改进
定期参加学籍管理培训,掌握最新政策法规(如教育部修订的学籍管理办法)。
总结管理经验,优化流程(如简化跨省转学材料、推进学分制改革)。
制度依据与责任追究
政策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地方《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责任机制:玩忽职守或违规操作的学籍管理员将受纪律处分,重大失误需承担法律责任。
以上职责体现了学籍管理员在保障教育公平、维护学生权益中的关键作用,需综合政策理解、技术能力与服务意识高效完成工作。如需具体操作细则,可参考教育部及地方教育部门发布的完整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