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阿戎家_杜位宅守岁杜甫

admin72025-03-29 15:53:21

《杜位宅守岁》是杜甫在天宝十载(751年)除夕夜所作,时年四十岁的诗人在堂弟杜位宅中守岁,目睹权贵趋炎附势之景,借酒浇愁,抒发怀才不遇、人生迟暮的感慨。以下从创作背景、诗句解析、艺术特色及情感主题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创作背景与场景还原

1. 潦倒境遇

杜甫此时宦游长安十年,功名未就且贫病交加,甚至“多雨生鱼、青苔及榻”,除夕只能寄居堂弟杜位家中。杜位是权相李林甫的女婿,宅中宾客如云,车马喧嚣,与杜甫的困顿形成鲜明对比。

2. 权贵宴饮之景

守岁阿戎家_杜位宅守岁杜甫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二句,通过马厩喧腾、火炬惊鸦的侧面描写,展现杜位宅宴会的奢华盛况。这种“以景衬人”的手法,暗示趋炎附势之徒的聚集,暗含对官场风气的讽刺。

二、诗句解析与艺术特色

1. 守岁场景的铺陈

  •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点明地点与节俗。“椒盘”指盛花椒的盘子,古人元旦饮酒时投椒入酒祈福;“颂花”化用《椒花颂》典故,暗含对权贵虚浮颂词的讥讽。
  •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以“四十”对“飞腾”,运用句内对仗(“四”对“十”,“飞”对“腾”),强化时光飞逝与功业无成的矛盾。
  • 2. 情感转折与宣泄

  • 尾联“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以反问直抒胸臆,表面是颓放纵酒,实则暗含不与世俗同流的傲骨。纪昀评此句“感愤横放”,可见其激愤之情。
  • 3. 对比与象征手法

  • 前四句极写宴饮之喧闹,后四句突转个人悲叹,形成“乐景衬哀情”的张力。
  • “飞腾暮景斜”以夕阳象征人生暮年,呼应“四十”之龄的焦虑,体现杜甫对儒家“四十强仕”理想的幻灭。
  • 三、情感主题与历史评价

    守岁阿戎家_杜位宅守岁杜甫

    1. 中年危机与自我放逐

    诗中“四十明朝过”直指杜甫对年龄的敏感。天宝十载前后,他曾献《三大礼赋》求仕未果,诗中“烂醉”既是现实的逃避,也是对功名束缚的反抗。

    2. 名家评点

  • 纪昀认为此诗“不甚拘对偶”,赞其自然流泻的愤郁之气,但也批评其“极不佳”。
  • 吴闿生称尾联“能以古诗愤郁之气纳入四十字中”,凸显杜甫将宏阔情感浓缩于律诗的功力。
  • 四、文学史意义

    此诗是杜甫早期律诗的代表作,虽被部分评论家诟病“格调不高”,但其突破传统对仗的句法(如“四十”与“飞腾”的创意对仗)、以日常场景寄寓宏大主题的手法,展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风格的雏形。

    《杜位宅守岁》不仅记录了一次除夕宴饮,更折射出盛唐士人在功业理想与现实困境间的挣扎。杜甫以酒醉为表象,以诗笔为,剖开了一个时代的浮华与苍凉。其情感的真挚与形式的创新,使之成为唐代节俗诗中的独特存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