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常健康管理

1. 严格执行晨检制度
落实“一摸二看三问四查”流程(摸体温、看精神状态、问健康状况、查携带物品),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并记录,确保传染病不入园。
全日观察幼儿情绪、饮食及活动状态,对带药幼儿做好服药记录,做到“七对”(班级、姓名、药品、剂量、时间、方法、次数)。
2. 定期健康检查
新入园幼儿须持体检合格证明,建立健康档案,学期初、末进行身高体重测量及视力筛查,重点关注体弱儿、肥胖儿并制定个案管理。
教职工每年体检一次,持健康证上岗,确保无传染源。
二、疾病预防与卫生消毒
1. 传染病防控
加强季节性疾病预防(如流感、手足口病),对教室、玩具、餐具每日消毒,公共区域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灯定期清洁。
配合疾控部门完成疫苗接种,及时追踪漏种幼儿。
2. 环境卫生管理
落实“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定期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厕所每日用消毒液冲刷,避免异味。
幼儿个人物品专人专用(水杯、毛巾等),高温或消毒柜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三、营养膳食与体格锻炼
1. 科学膳食搭配
制定带量食谱,每周更新并分析营养均衡性,确保蛋白质、维生素等摄入充足,避免高糖高盐。
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如餐前洗手、安静进餐、餐后漱口,纠正挑食偏食。
2. 户外活动与锻炼

每日保证2小时户外活动,根据体质差异调整运动强度,肥胖儿增加运动量,体弱儿循序渐进。
组织趣味体育活动(如跳绳、平衡游戏),增强免疫力及动作协调性。
四、安全教育与家长协作
1. 安全防护措施
定期检查园内设施(玩具、楼梯等),开展防溺水、防触电等安全主题教育,提升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保健室药品分类管理,外伤事故及时处理并记录,严重情况立即送医。
2.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会、宣传栏等途径普及卫生知识(如传染病预防、营养搭配),鼓励家长配合培养幼儿卫生习惯。
定期开放半日活动,展示晨检、进餐等流程,增强家长信任与协作。
五、分阶段重点工作(示例)
3-4月:春季传染病高发期,加强消毒频次,开展“爱牙护眼”专题活动。
6月:夏季防暑降温,调整食谱增加清淡饮食,检查空调及饮水设备。
9月:新生入园适应期,重点监测分离焦虑幼儿,强化晨检及家长沟通。
总结:本计划以预防为主,通过规范操作、科学干预和家园联动,构建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具体实施需结合园所实际调整,定期评估改进,确保幼儿身心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