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开学第一课读后感500字;2019年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admin122025-03-09 16:46:56

2022年《开学第一课》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冬奥健儿、科学家、航天员等时代奋斗者的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青少年用奋斗书写人生华章。

节目中,冬奥冠军徐梦桃的“战表计划”让我印象深刻。她将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一一列出并制定应对策略,这种未雨绸缪的智慧与坚持,让我明白成功不仅是天赋的加持,更是无数次跌倒后仍能站起的勇气。她的故事让我联想到学习中的挫折:考试失利、难题困扰,唯有像她一样以“奋斗者”的姿态直面困难,才能突破自我边界。

“金色种子”院士谢华安扎根土地50年的经历更让我动容。他用双手在海南烈日下培育抗虫耐旱的超级稻种,只为让中国人端牢饭碗。这让我想起袁隆平爷爷的“禾下乘凉梦”,也深刻体会到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初心。作为学生,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改变世界,但专注学业、积累知识,正是为未来积蓄力量。

最震撼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的讲述。从“神舟”飞天到“问天”实验舱升空,几代航天人用接力奋斗实现了千年奔月梦。节目中,航天员陈冬通过连线展示太空种植的稻穗,那一刻,我感受到科学与梦想交织的浪漫。这让我想到:个人的梦想只有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才能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这堂课让我深刻理解“奋斗”的内涵:它不是口号,而是脚踏实地、接续传承的行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既要珍惜先辈创造的和平环境,更要以知识为翼、以理想为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

2019年《开学第一课》读后感(500字)

2019年《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通过革命者、护旗手、攀登者的故事,诠释了五星红旗背后的信仰与担当,点燃了我对祖国的赤诚热爱。

95岁的郭德贤奶奶讲述1949年在白公馆绣红旗的故事时,我潸然泪下。狱中革命者仅凭想象用草纸和黄纸剪出五角星,用被面缝制“不够标准”的红旗。这面红旗承载的不仅是他们对新中国的期盼,更是“甘将热血沃中华”的牺牲精神。正如郭奶奶所说:“我们绣的是信仰!”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五星红旗的每一寸红,都是先烈用生命守护的尊严。

“攀登者”贡布老人1975年登顶珠峰的故事同样震撼。他在8848米的雪峰之巅展开国旗,用血肉之躯丈量国土的高度。而夏伯渝爷爷43年5次冲击珠峰,即使失去双腿仍不言弃,最终在69岁带着国旗登顶。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国旗不仅是布匹与颜色,更是中华民族“山高人为峰”的脊梁。

2022开学第一课读后感500字;2019年开学第一课读后感

澳门濠江中学杜岚校长70年坚持升国旗的坚守,则让我看到平凡中的伟大。1949年10月1日,她顶着殖民的压力,带领师生在澳门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回归后,她的后代继续守护国旗。这种代际传承让我想到:爱国不是瞬间的激情,而是融入日常的敬畏与传承。正如节目中严冬舰长所说:“国旗在,方向就在!”

这堂课让我重新审视胸前的红领巾——它是国旗的一角,更是责任的象征。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或许无需像先烈般抛头颅洒热血,但认真对待每一次升旗仪式、尊重国家象征、传承红色基因,正是对爱国精神最朴素的践行。五星红旗的荣光,需要每一代人用行动去续写。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