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罗永浩的《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创业故事》系列演讲

罗永浩的创业故事系列演讲是互联网时代极具影响力的理想主义叙事,共包含四场公开演讲,其中第四场(IV)于2014年举办:

第四场(IV):2014年,国家会议中心。罗永浩以“锤子科技”的创业历程为核心,分享了从手机操作系统Smartisan OS到首款手机T1的研发故事,直面供应链危机、市场质疑等挑战,展现其“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碰撞”的思考。
其他场次:
I(2010年,海淀剧院):聚焦创办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学校的经历,批判教育行业乱象;
II(2011年,保利剧院):反思创业失败与维权事件(如西门子冰箱门事件);
III(2012年,北展剧场):宣布进军手机行业,提出“东半球最好手机”的愿景。
核心主题:罗永浩通过自嘲与幽默,将创业中的挫折、维权抗争、理想坚守转化为公众共鸣,强调“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的精神内核。其演讲不仅记录了个体创业史,更成为一代青年理想主义者的文化符号。
2. 梁文锋与DeepSeek:技术理想主义的另类实践
在科技领域,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的创业故事同样被定义为“技术理想主义”的典范:
核心理念:坚持原创技术研发而非跟随硅谷,通过创新的MLA架构和MoE稀疏化模型,以极低成本实现大模型性能突破(如DeepSeek-V2推理成本仅为GPT-4 Turbo的1/70),推动中国AI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独特路径:
不依赖融资与商业化:专注开源路线,团队由本土年轻工程师组成,强调“创新需摆脱经验惯性”;
长期主义:投入战略性亏损项目(如农业科技),以技术普惠为目标,而非短期市场争夺。
行业影响:其低价策略引发中国大模型价格战,被评价为“用技术重新定义行业规则”的颠覆者。
3. 其他理想主义创业案例
钟睒睒(农夫山泉):从水源地建设到农业扶贫,坚持“产业与农民共生”的长线逻辑,通过17.5°NFC橙汁等产品验证“商业向善”的可能。
李明(环保科技创业者):通过环保产品开发与社会公益结合,探索理想主义与商业模式的融合。
严彬(红牛之父):从卖血度日到建立华彬帝国,以“红牛”改写功能饮料市场规则,同时推动农业产业链升级。
理想主义创业的共性与启示
1. 价值观驱动:无论是罗永浩的“彪悍精神”、梁文锋的“技术普惠”,还是钟睒睒的“产业共生”,核心均在于将社会价值嵌入商业模式。
2. 对抗惯性:突破“美国创新-中国应用”的刻板印象(如DeepSeek),或挑战行业潜规则(如罗永浩维权),需承担高失败风险。
3. 长期主义:理想主义项目往往需经历战略性亏损(如农夫山泉的十年水源布局),短期内可能不被市场理解。
如需更详细内容,可参考罗永浩演讲合集视频、梁文锋访谈及钟睒睒的产业实践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