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旦》 王安石《元旦》原文

admin102025-03-21 22:51:18

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描绘了宋代春节(即古称“元日”或“元旦”)的习俗与革新气象,是古代节令诗中的经典之作。以下是诗的原文及背景解析:

《元日》原文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诗名辨析

古诗《元旦》 王安石《元旦》原文

1. 诗题应为《元日》而非《元旦》

  • 古代“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而“元旦”在历史上也曾指正月初一。现代“元旦”指公历1月1日,是民国时期为与国际接轨而调整的。
  • 王安石此诗原题为《元日》,收录于《临川先生文集》,描写春节习俗,而非现代的公历元旦。
  • 诗句注解

    1.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描写燃放爆竹辞旧迎新的场景。古人以火烧竹发出爆裂声驱邪,宋代逐渐演变为爆竹。
  • 2.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屠苏”指屠苏酒,一种用草药浸泡的药酒,元旦饮用以驱疫祈福。宋代习俗中,饮屠苏酒遵循从幼到长的顺序。
  • 3.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曈曈”形容旭日初升的温暖光辉,象征万象更新,暗喻变法带来的新气象。
  • 4. 总把新桃换旧符

  • 指更换桃符(春联的前身)。古人以桃木板上写神名或吉祥语悬挂门旁辟邪,元旦换新符寓意除旧布新。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正月初一,王安石时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史称“熙宁变法”)。诗中通过春节习俗的描写,暗喻新政如春风般革新旧制,寄托了作者对变法成功的信心。

    文学价值与影响

  • 双关寓意:全诗句句写节日,又句句喻变法,如“新桃换旧符”呼应改革旧法的决心。
  • 文化记录:诗中保留的宋代春节三大习俗(爆竹、屠苏酒、桃符)成为研究古代民俗的重要资料。
  • 后世评价:清代王相赞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现代学者认为其揭示了“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历史规律。
  • 若需进一步了解诗中意象的详细解析或王安石变法的关联,可参考相关文献。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