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丁香结》的教案及教学设计,结合教材特点与教学目标,综合多个教学资源整理而成: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生字词,如“缀、幽、雅、拙、薄”等,理解“参差”“愁怨”等词语的含义。
通过多角度(色彩、形态、气味)分析丁香的形象,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手法。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哲理。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想象、对比阅读(如《紫藤萝瀑布》)体会散文的语言美。
结合古诗词与生活经验,探究“丁香结”的文化内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力,领悟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读描写丁香的语句,感受其形、色、味之美。
理解“丁香结”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人生需要结”的哲理。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以豁达态度面对人生困境的深意。
三、教学准备
教师:丁香花图片、古诗《雨巷》节选、PPT课件(含对比阅读材料)。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丁香结”相关古诗(如“芭蕉不展丁香结”)。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初识丁香,感知形象
1. 导入新课
情境导入:展示丁香花图片,提问:“你眼中的丁香是什么样?”引导学生初步联想。
作者简介:介绍宗璞及其作品(如《紫藤萝瀑布》),强调其散文风格。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任务: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划分段落层次。
重点字词指导:
多音字“薄”(bó单薄、báo薄片、bò薄荷)。
易错字“幽”(结构为半包围,注意“山”与“幺”的书写)。
段落梳理:
第一部分(1-3段):描写丁香花的生长环境与形态特点。
第二部分(4-6段):由“丁香结”引发人生感悟。
3. 品读丁香之美
关键句分析:
“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从色彩、意境角度赏析。
“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运用比喻、拟人手法,突出灵动之美。
活动设计:小组合作,从视觉、嗅觉、触觉角度归纳丁香特点,完成表格。
第二课时:感悟丁香结,领悟人生哲理
1. 复习导入
回顾丁香形象,提问:“古人为何用‘结’形容丁香?”引出古诗“丁香空结雨中愁”。
2. 探究“丁香结”的象征意义
关键句分析: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理解“结”的本义与象征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引导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结”。
对比阅读:结合《紫藤萝瀑布》,分析宗璞散文“由物及理”的写法。
3. 联系实际,升华主题
讨论:如何面对学习、生活中的“结”?结合自身经历分享。
金句仿写:仿照“结,是解不完的……”句式,表达对困难的看法。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如描写雨中丁香的句子)。
2. 拓展作业:
观察一种花,用多角度描写法写150字片段(如颜色、形态、气味)。
收集与“丁香结”相关的诗句,理解其文化内涵。
六、板书设计
丁香结
一、赏丁香:形、色、味 → 灵动优雅
二、悟人生:结(愁怨) → 豁达面对
哲理:生命需要“结”,以乐观解之
教学资源推荐
PPT课件:包含丁香图片、古诗对比、结构导图。
对比阅读材料:《紫藤萝瀑布》片段,分析“托物言志”手法。
拓展视频:推荐《雨巷》朗诵,体会丁香的文化意象。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既能深入感知丁香之美,又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生哲理,实现语文素养与人文情怀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