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六年级学生
字数:约500字
开头(环境烘托 + 人物引入)
楼道里的灯坏了一周,每到傍晚,楼梯间便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搬自行车时,我总得用手机照明,生怕踩空。邻居们抱怨连连,却无人行动,直到新搬来的李叔叔默默修好了灯。这盏灯不仅照亮了楼道,更让我看清了人心。
主体部分(通过事件刻画人物)
事件一:修灯的善举
那天傍晚,我放学回家,正巧撞见李叔叔踩着梯子换灯泡。他左手捏着螺丝刀,右手托着新灯泡,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梯子微微摇晃,他却笑着说:“这灯再不修,迟早要出事。”
隔壁王奶奶探出头唠叨:“小李啊,这钱该大伙儿平摊的……”李叔叔摆摆手:“没几个钱,大伙方便就行。”他的酒窝在昏黄的光晕里格外温暖。
事件二:细节中的关怀
次日清晨,我发现灯座旁多了张纸条:“如需更换灯泡,请联系301室。”李叔叔甚至自费买了一盒备用灯泡放在物业处。张阿姨的孙子摔跤磕破膝盖后,他主动在每层转角贴了反光条。这些细节像春日的细雨,无声浸润着邻里间的冷漠。
对比手法(强化人物形象)
对门的陈叔叔开着豪车,却常把垃圾堆在楼道;楼上的刘爷爷总念叨“公家的事少操心”。而李叔叔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用糙手织出一张温情的网。他的身影让我想起语文老师的话:“高贵不在衣冠,而在举手投足间。”
结尾(升华主题 + 情感表达)
如今,那盏灯依然亮着。每次经过,我都想起李叔叔拧螺丝时专注的侧脸。他教会我:善良无需惊天动地,一盏灯、一张纸、一句关怀,足以让世界明亮如昼。这光,照亮的不仅是楼道,更是人心深处最珍贵的温度。
写作技巧借鉴
1. 环境烘托:用楼道黑暗与灯光明亮的对比,暗示人性冷暖。
2. 细节刻画:通过“贴反光条”“备灯泡”等具体行动展现人物细致。
3. 对比手法:将李叔叔与冷漠邻居对比,突出其无私品质。
4. 主题升华:由物及人,从“灯”延伸到“心灵之光”,深化立意。
同类题目参考
如需更多范文或写作指导,可参考小学写人作文技巧或六年级写作题目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