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admin82025-03-26 07:39:53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的核心步骤

根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及相关文件,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需遵循系统性流程,以下为关键步骤:

1. 责任制与制度建设

  • 明确各岗位安全责任,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覆盖隐患识别、登记、整改、验收等全流程,并建立配套表单(如安全检查记录表、隐患整改通知单)。
  • 2. 风险识别与重点部位确定

  • 基于风险等级评估,将高风险区域(如重大危险源、老旧场所)列为排查重点,建立台账并经主要负责人批准。
  • 3. 常态化排查与分类分级

  • 定期开展综合检查(单位级每半年1次、部门级每季度1次)、专项检查(如消防、电气),结合班前班后岗位自查。
  • 隐患分为一般与重大两类,参照《工贸行业重大隐患判定标准》等文件,重大隐患需立即上报监管部门。
  • 4. 治理与验收

  • 制定治理方案(含目标、措施、时限等),治理中采取监控措施,验收后记录存档。
  • 5. 台账管理与统计分析

  • 建立隐患台账,按隐患类型、原因、部位等多维度分析,预测趋势并优化管理策略。
  • 二、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重点任务

    根据国务院安委会部署,2024-2026年行动聚焦“八大行动”,具体如下:

    1. 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

  • 分年度实施:2024年重点培训矿山企业及医院消防安全责任人;2025年覆盖金属冶炼、文物保护单位;2026年聚焦大型商业综合体。
  • 模式创新:采用“中央党校主课堂+地方分课堂”联动培训,扩大覆盖面。
  • 2. 重大事故隐患标准体系提升

  • 修订现有判定标准(如操作性和实用性不足的条款),2024年底前将试行标准升级为强制性国标或部门规章,并配套解读文件及视频指南。
  • 3. 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

  • 源头管控:制定工业园区、化工园区等区域安全生产禁止/限制类产业目录,强化准入管理。
  • 企业自查机制:高危行业主要负责人每月带队检查,其他行业每季度至少1次,落实全员责任制。
  • 督办:建立隐患数据库,2024年底前实现全渠道隐患信息汇总,实施清单化动态管理,对整改不力者严肃追责。
  • 4. 安全科技与工程治理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

  • 数字化监测:2025年底前实现危化品、煤矿等重点企业安全风险监测全覆盖,2026年提升智能化管控能力。
  • 设备更新: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如老旧渔船、化工装置),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
  • 基础设施升级:2025年前完成老旧场所消防改造、公路安全防护工程等。
  • 5. 从业人员素质提升

  • 高危行业人员需通过安全技能考核,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2025年建成全国统一的特种作业管理系统。
  • 6. 精准执法与帮扶

  • 采用“四不两直”、异地交叉执法等方式严查隐患,落实行刑衔接,对严重违法企业实施联合惩戒。
  • 基层执法队伍配备专业装备,引入专家库和技术检查员辅助执法。
  • 三、地方实践案例(以深圳为例)

    深圳市创新“345”模式推进行动:

  • “三化”策略:构建“1+11+45”方案体系,细化1232项任务,通过7项机制(如专班推进、督导检查)落实责任。
  • 动态调度:采用周、半月、月及不定期调度,实时跟踪隐患整改进度。
  • 五维督导:覆盖综合检查、专项整改、事故复盘、高风险区域挂牌督办等,2024年整改率达95%。
  • 四、成效与目标

  • 短期目标:2024年底消除存量重大隐患,2025年遏制增量,2026年形成动态清零长效机制。
  • 长期愿景: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完善、素质提升,实现本质安全水平跃升,推进安全生产治理现代化。
  • 如需完整政策文件或地方实施细则,可参考国务院安委会及地方应急管理部门官网。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