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观后感1000字 读开国大典有感150字

admin82025-03-26 07:37:04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三十万民众汇聚于此,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涅槃重生。电影《开国大典》以恢弘的视角再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也让我深刻感受到新中国诞生的艰辛与伟大。影片中,毛主席那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今天成立了!”如惊雷般震撼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彻底摆脱屈辱、迈向独立自主的新纪元。

一、历史的回响:从屈辱到崛起的民族史诗

影片通过对比国共两党的命运,揭示了中国胜利的必然性。虽拥有先进武器和兵力优势,却因内部腐败、失去民心而节节败退;而以“小米加”凝聚起人民的磅礴力量,用团结和信仰击溃了敌人的钢铁洪流。正如影片中渡江战役的场景,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奋勇前行,即使身负重伤仍向指挥官陈毅敬礼,这种无畏精神正是革命胜利的密码。

二、信仰的力量:鲜血铸就的五星红旗

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时,我的眼眶湿润了。这抹红色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江姐面对酷刑的坚贞不屈、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壮烈……影片中,一位小战士临终前将染血的交给战友的细节,无声诉说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仰传承。正如毛主席所说:“我们的国旗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三、传承的责任: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开国大典观后感1000字 读开国大典有感150字

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我深感今日和平的珍贵。影片末尾,天安门城楼下欢呼的人群与今日繁华的都市景象交叠,形成强烈对比。如今的我们无需经历战火,却能享受教育、科技与文化的丰硕成果。但居安思危,国际形势依然暗流涌动,某些西方势力仍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梁启超“少年强则国强”的呐喊穿越时空,提醒着我们:唯有以知识武装头脑,以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守护这来之不易的盛世。

开国大典观后感1000字 读开国大典有感150字

四、精神的丰碑:永不褪色的红色基因

影片中,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熠熠生辉:从脱贫攻坚的基层干部到航天事业的科研团队,从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到乡村振兴的新农人,红色基因已融入民族血脉。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革命先辈为镜,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开国大典》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影片,更是一曲激荡人心的民族赞歌。它教会我们:国家的尊严需要实力捍卫,民族的复兴需要代代接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续写新时代的华章,让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世界东方!

《开国大典》观后感(150字)

当银幕上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时,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1949年的天安门广场。三十万民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的礼炮声、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凝聚着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与信仰。影片中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身影与今日繁华盛世的画面交织,让我深刻体会到“没有就没有新中国”的真谛。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定当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以知识报效祖国,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光芒!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