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案《防走失》、安全《小心地滑》教案

admin122025-03-06 20:52:10

安全教案《防走失》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了解走失的危害,掌握求助警察(拨打110)和记住家庭信息(电话、地址)的重要性。

2. 技能目标:学会在不同场景(如商场、公园、街道)中正确应对走失的方法,如原地等待、求助工作人员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增强对陌生人的警惕性,同时学会关心他人。

活动准备

  • 情景剧道具(如公园、超市场景布置)。
  • 安全标识卡片(警察、保安等形象)。
  • 防走失儿歌或三字经(如“人走失,原地站,电话清,地址详”)。
  •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 播放特殊车辆(警车、救护车)的录音,提问:“遇到困难该找谁?”引出警察的作用。
  • 观看情景剧《在公园里走失》,讨论角色行为对错。
  • 2. 核心教学

  • 讨论与示范
  • 走失后应该怎么做?
  • ✔️ 原地等待家长或工作人员

    ✔️ 记住家庭地址、电话

    ✔️ 拒绝陌生人帮助,只信任警察、保安等。

    安全教案《防走失》、安全《小心地滑》教案

  • 通过“有奖竞猜”游戏巩固知识(例如:“在商场走失怎么办?”)。
  • 技能演练
  • 模拟超市走失场景,引导幼儿练习向工作人员求助,并尝试用广播寻人。
  • 3. 延伸活动

  • 制作防走失宣传海报,张贴在幼儿园。
  • 家园互动:家长与孩子约定“集合地点”,教孩子佩戴防丢手环或记住关键信息。
  • 注意事项

  • 避免幼儿过度恐慌,强调“保持冷静”的重要性。
  • 教育幼儿不随意透露家庭信息给陌生人。
  • 安全教案《小心地滑》

    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识别湿滑地面的危险(如摔伤),认识“小心地滑”安全标志。

    2. 技能目标:掌握慢行、扶稳扶手等防滑技巧,学会跌倒时的自我保护动作(如用手掌撑地)。

    3. 情感目标:培养谨慎行走的习惯,增强环境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 湿布、水盆模拟湿滑地面。
  • 安全标志图片(小心地滑、防滑垫等)。
  • 故事绘本或视频(如《小恐龙的一天》)。
  • 活动过程

    1. 情境导入

  • 播放动画《小恐龙滑倒记》,提问:“为什么小恐龙会摔倒?”引出湿滑地面的危险。
  • 让幼儿触摸湿滑地面,感受其与干燥地面的区别。
  • 2. 核心教学

  • 安全技巧学习
  • 正确行走姿势:小步慢行、重心放低、手臂张开保持平衡。
  • 跌倒应对:不用手腕撑地,避免头部着地。
  • 模拟演练
  • 在教室铺设湿布,分组练习安全行走,教师指导纠正动作。
  • 标志认知
  • 认识“小心地滑”标志,讨论其常见场所(如洗手间、雨天走廊)。
  • 3. 延伸活动

  • 设计“安全标志贴纸”,贴在幼儿园易滑区域。
  • 家园共育:家长与孩子检查家中防滑措施(如浴室防滑垫)。
  • 注意事项

  • 活动中需铺设软垫,防止幼儿练习时受伤。
  • 强调“不在湿滑区域奔跑打闹”,结合儿歌巩固记忆(如《雪天安全歌》)。
  • 教案设计亮点

    1. 多感官体验:通过触觉(模拟湿滑地面)、听觉(安全儿歌)、视觉(情景剧)加深幼儿理解。

    2. 分层教学:从认知到技能再到情感目标,逐步提升幼儿的安全能力。

    3. 家园联动:通过家长配合强化教育效果,例如防走失手环、家庭安全检查。

    以上教案可根据幼儿年龄调整难度,建议结合游戏化教学(如角色扮演、竞赛)提高参与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