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
第一责任人职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安全管理,组织制定安全制度与操作规程,监督隐患排查整改,参与事故调查处理。
直接责任人职责:协助第一责任人落实安全措施,实施“五同时”管理(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与安全同步),审批动火作业。
安全主任职责:组织安全教育、设备检查、应急预案演练,监督劳保用品使用,记录并整改安全隐患。
员工职责: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报告隐患,正确使用防护设备。
2. 安全操作规范
生产厂区“十四不准”:包括禁止吸烟、未成年人进入、酒后上岗、违规操作设备等。
操作工“六严格”:严格执行交接班、工艺指标控制、劳动纪律等。
特种作业管理:需持证上岗(如电工、焊工),定期复审证书,遵守专项安全规程。
3. 安全培训与教育

三级教育:新员工需通过公司、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累计不少于30小时。
定期培训:每年组织全员安全培训,内容涵盖法规、应急处理、危险源辨识。
特种作业培训: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开展专项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 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
日常检查:安全员每日巡查设备、消防设施及作业环境,记录隐患并跟踪整改。
专项检查:定期开展防火、防爆、设备安全等专项检查,重点区域如危化品仓库需重点监控。
隐患整改:实行“三定原则”(定人、定期限、定措施),重大隐患需停工整改。
5. 应急管理
预案制定:针对火灾、泄漏等事故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疏散路线和救援流程。
应急演练:每半年组织一次消防或疏散演练,提升员工应急响应能力。
事故处理:遵循“四不放过”原则(原因未查清、责任未落实、整改未完成、教育未实施不放过)。
二、生产车间管理规章制度
1. 现场管理

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确保工具、物料定置摆放,通道畅通。
定置管理:划分作业区、物料区、通道,标识清晰,避免混放。
行为规范:禁止穿拖鞋、赤膊上岗,工作期间不得闲聊或使用手机。
2. 生产计划与质量控制
任务执行:按《生产任务单》安排生产,员工需服从调配,确保工序衔接。
工艺纪律:严禁擅自更改工艺流程,发现质量问题立即停机上报。
首检与巡检:每班次首件产品需质检确认,过程中每小时抽检并记录。
3. 设备与工具管理
日常维护:操作工每日清洁设备,填写点检表,发现异常及时报修。
预防性维护:制定月度保养计划,更换易损件,确保设备无“带病运行”。
工具管理:专用工具登记造册,借用需签字,损坏按价赔偿。
4. 人员与考勤管理
考勤制度:上下班打卡,迟到早退扣绩效,请假需提前申请并逐级审批。
行为禁令:禁止代打卡、私自调班,非生产人员未经许可不得进入车间。
绩效考核:结合产量、质量、安全违规等指标,月度排名并奖惩。
5. 危险品与废弃物管理
危化品使用:分类存放于专用区域,标识明确,领用需双人核对。
废弃物处理:按有害、无害分类收集,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留存台账。
关键引用来源
安全生产责任制与操作规范:
车间现场与设备管理:
应急与危化品管理:
以上制度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定期修订并公示。建议参考《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