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教案;大班语言教案《拔苗助长》

admin62025-03-20 07:52:38

以下是为大班语言活动《拔苗助长》设计的教案,结合成语故事的特点及幼儿年龄发展需求,整合多篇优质教学资源:

大班语言教案《拔苗助长》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寓意:通过故事情节,懂得“做事不能急于求成,需遵循客观规律”的道理。

2. 语言能力提升:能用连贯语言复述故事,尝试续编或创编情节,丰富词汇(如“起早贪黑”“精疲力竭”等)。

3. 兴趣与情感培养: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体验合作表演、创编的乐趣。

揠苗助长教案;大班语言教案《拔苗助长》

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

  • 故事图片、字卡(“拔苗助长”“焦急”“枯萎”等)。
  • 动画或VCD《拔苗助长》。
  • 绘画材料(绿油油的稻田涂鸦纸、彩笔)。
  • 2. 经验准备

  • 幼儿已有种植或观察植物生长的经验(如种大蒜、豆芽)。
  •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猜故事,激兴趣

    1. 看图猜情节

  • 出示农夫拔苗、稻田枯萎等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细节,猜测故事内容。
  • 提问:“图片中的人在做什么?禾苗为什么枯死了?”
  • 二、理解故事:听、看、思结合

    1. 播放动画/VCD:完整呈现《拔苗助长》故事,帮助幼儿直观感受情节。

    2. 关键提问

  • 农夫用了什么方法让禾苗“长高”?结果如何?
  • 如果你是农夫的儿子,你会对他说什么?
  • 3. 词汇学习:结合字卡,通过动作模仿理解“精疲力竭”“绞尽脑汁”等成语。

    三、深入讨论:联系生活经验

    1. 经验分享

  • “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不能着急?比如吃饭、长高、学本领……”
  • 2. 寓意总结

  • 教师小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和时间,做事情也要一步步来。”
  • 四、拓展活动:表达与创造

    1. 复述与创编

  • 幼儿分组复述故事,鼓励续编新结局(如农夫知错后科学种田)。
  • 2. 角色扮演

  • 提供头饰(农夫、禾苗、太阳等),分角色表演故事,加入自编对话。
  • 3. 美术创作

  • 绘画“健康的稻田”或制作禾苗生长顺序图,张贴在班级墙面。
  • 活动延伸

    1. 家园共育

  • 亲子任务:家长与幼儿玩“成语接龙”,记录生活中“急于求成”的反例。
  • 2. 区域活动

  • 语言区:投放故事图卡、成语绘本,供幼儿自主阅读与排序。
  • 科学区:种植豆芽或绿植,观察记录生长过程。
  • 教学反思与建议

  • 重点:通过直观教具(图片、动画)和情景体验(种植、表演)帮助幼儿理解抽象寓意。
  • 难点:引导幼儿将成语联系实际生活,避免机械记忆,可通过日常随机教育强化。
  • 调整方向:若幼儿兴趣不足,可加入韵律活动(如“秧苗舞”),用肢体动作表现禾苗生长与枯萎。
  • 附:故事原文(精简版)

    > 古时有个农夫,嫌禾苗长得慢,每天用尺子量也不见长高。他灵机一动,把禾苗一棵棵拔高,累得精疲力竭。回家后得意地说:“今天禾苗长高啦!”儿子跑去一看,禾苗全枯死了。

    本教案融合语言表达、艺术创作、科学探究等多领域内容,兼顾趣味性与教育性,适用于大班幼儿的成语故事教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