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1.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表达效果。
2. 理解“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
1. 结合王安石变法的背景,体会诗人“身近心远”的复杂情感。
2. 掌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1. 地图激趣:
2. 背景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0分钟)
1. 朗读指导:
2. 疏通诗意:
(三)细读探究,品析语言(20分钟)
1. 聚焦“一水”“数重”:
2. 炼字品“绿”:
3. 情感升华:
(四)拓展延伸,情感共鸣(10分钟)
1. 对比阅读:
2. 创作实践: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背诵并默写古诗,为“绿”字设计一幅插图。
2. 搜集王安石其他作品(如《元日》),对比其语言风格。
四、板书设计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 钟山(数重) → 身近
春风绿江南 → 景美
明月何时还 → 心远
(矛盾:思乡情切 vs 报国难归)
五、教学反思
参考资料
1. 古诗背景知识及炼字典故。
2. 北宋历史地图及王安石生平资料。
3. 思乡主题诗歌拓展资源。
此设计融合了语言品味、情感体验与跨学科整合,旨在通过多元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文学价值与人文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