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游子吟》·唐·孟郊
诗句: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赏析:
通过母亲缝衣的细节,刻画游子远行时母亲的牵挂与不舍。末句以“寸草心”对比“三春晖”,表达母爱的无私与子女难以回报的愧疚。
2. 《凯风》·先秦·《诗经》
诗句:
>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赏析:
以温暖南风比喻母爱,描述母亲养育子女的辛劳,是中国文学中最早的母爱颂歌,语言古朴,情感真挚。
3. 《岁暮到家》·清·蒋士铨
诗句:
>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赏析:
描写游子归家时,母亲心疼其消瘦、追问旅途艰辛的场景,展现母子间含蓄而深情的互动。
4. 《别老母》·清·黄景仁
诗句:
>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赏析:
风雪夜离别母亲的场景,诗人自愧无法尽孝,以“有子不如无”的极端对比,凸显母子分离的痛楚。
5. 《墨萱图》·元·王冕
诗句:
>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
赏析:
以萱草(象征忘忧)为意象,写母亲倚门望子的孤寂与游子漂泊的艰辛,情感深沉而内敛。
6. 《慈乌夜啼》·唐·白居易
诗句:
> 慈乌失其母,哑哑吐哀音。
> 昼夜不飞去,经年守故林。
赏析:
借慈乌鸟哀悼亡母的行为,抒写诗人丧母后的悲痛与自责,批判不孝之人“不如禽”。
7. 《十五》·宋·王安石
诗句:
> 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赏析:
以月夜杜鹃啼鸣为引,写母亲对远方游子的牵挂,语言简练而意境悠远。
8. 《西上辞母坟》·唐·陈去疾
诗句:
>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赏析:
扫墓时追忆母亲的叮咛,以“空垂泪”表达阴阳两隔的遗憾,哀婉动人。
9. 《思母》·元·与恭
诗句:
>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
赏析:
睹物思人,回忆母亲倚门盼归的场景,如今只剩“白头无复”的凄凉,语言质朴却催人泪下。
10. 《送母回乡》·唐·李商隐
诗句:
>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赏析:
母亲病重时诗人无力挽救的愧疚,发出“人生何求”的悲叹,体现孝心与现实的矛盾。
这些诗句跨越千年,以不同的视角和意象,共同诠释了母爱的无私、坚韧与永恒。如需进一步了解某首诗的背景或赏析,可参考具体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