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案_迢迢牵牛星原文及译文

admin72025-03-25 22:18:26

原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

(织女)摆动纤细雪白的手,织机札札作响。

整日织不成布匹,泪水如雨般落下。

银河清澈而浅,相隔又能有多远?

仅隔一条清浅的河水,含情凝望却无法倾诉。

(译文综合自)

《迢迢牵牛星》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地位及创作背景,理解其“五言之冠”的艺术价值。
  • 掌握诗歌中叠词(如“迢迢”“皎皎”“纤纤”)的运用及表达效果。
  • 2. 能力目标

  •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五言诗的节奏韵律,并能分析其情感内涵。
  • 理解“互文”“比喻”等修辞手法,赏析诗歌语言的形象性与含蓄美。
  • 3. 情感目标

  • 感悟牛郎织女爱情悲剧的凄美,理解诗歌借神话抒发现实离愁的深层意蕴。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叠词的艺术效果及诗歌情感的表达。
  • 难点:诗歌中“哀而不伤”的抒情方式,以及神话与现实的双重隐喻。
  •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5分钟)

    以“七夕节”的传说切入,提问学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出《迢迢牵牛星》的主题——离愁与相思。

    二、文学常识与背景(10分钟)

    1. 《古诗十九首》

  • 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代表作,内容多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语言朴素自然,被誉为“一字千金”。
  • 2. 创作背景

  • 社会动荡背景下,诗歌借神话悲剧隐喻现实中的生离死别,反映百姓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 三、朗读与感知(15分钟)

    1. 诵读指导

  • 五言诗节奏:二二一或二一二(如“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
  • 情感基调:哀怨缠绵,诵读时注意“泣涕零如雨”“脉脉不得语”等句的轻重缓急。
  • 2. 学生活动

  • 分小组朗读并讨论诗歌意象(银河、织机、泪水),体会织女的思念与无奈。
  • 四、文本分析(20分钟)

    1. 意象与情感

  • “迢迢”“皎皎”:既写星辰之远,又暗示相思之深(互文手法)。
  • “终日不成章”:通过织布无果的细节,表现织女因思念而心神不宁的心理。
  • 2. 语言特色

  • 叠词:增强韵律感与画面感,如“纤纤”突出手的柔美,“札札”摹写织机声的单调。
  • 对比:“河汉清且浅”与“脉脉不得语”形成空间与情感的反差,深化悲剧色彩。
  • 五、拓展探究(10分钟)

    1. 与《鹊桥仙》(秦观)对比

  • 同写牛郎织女,秦词强调“两情久长”,本诗则侧重“相思之苦”,体现古诗与宋词的不同抒情风格。
  • 2. 文化意象延伸

  • 讨论“月亮”“鸿雁”等古诗中常见的相思意象,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全诗,并赏析任意两句的叠词运用。

    2. 以“七夕”为主题,仿写一首五言诗,要求使用叠词。

    迢迢牵牛星教案_迢迢牵牛星原文及译文

    教学资源与引用

  • 原文及译文解析参考:
  • 教案设计参考:
  • 艺术特色分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