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日》·王安石(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描绘了爆竹迎春、饮屠苏酒、换桃符的春节场景,象征新旧更替的喜悦,充满生机与希望。
2. 《田家元日》·孟浩然(唐)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从农家的视角展现春节的质朴,诗人与农夫同耕,表达对丰收的期盼与忧民情怀。
3. 《除夜雪》·陆游(宋)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赏析:除夕夜雪兆丰年,诗人未饮屠苏酒便提笔写春联,透露出对新春的急切与闲适。
4. 《玉楼春·元日》·毛滂(宋)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赏析:以“柳芽萌发”暗喻春意初现,寒风中透出新生的希望,意境清雅。
5. 《除夜》·戴复古(宋)
扫除茅舍涤尘嚣,一炷清香拜九霄。
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赏析:扫尘祭祖、燃香祈福的除夕仪式感,展现对旧岁的总结与新年的期许。
6. 《己酉新正》·叶颙(明)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赏析:以宏阔的笔触描绘天地焕新的气象,梅花与松竹的对比更显春意盎然。
7. 《迎春》·卢道悦(清)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赏析:通过市井车马喧闹的场景,点出“春在寻常百姓家”的温馨与热闹。
8. 《新年》·文天祥(宋)
梅花枕上听司晨,起绾金章候拜亲。
喜对慈颜看铺鬓,发虽疏脱未如银。
赏析:除夕夜与母亲共度,虽年华老去,但亲情温暖,尽显孝道与团圆之乐。
9. 《守岁》·苏轼(宋)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赏析:儿童守岁强撑不睡,家人欢聚达旦的生动画面,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0. 《甲午元旦》·孔尚任(清)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赏析:老翁燃爆竹、换桃符的童趣,与五更拜年的热闹交织,充满生活气息。
扩展推荐:
更多古诗可参考来源网页,感受古人笔下的年味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