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演讲稿(12月9历史纪念演讲)

admin12025-04-08 02:55:02

铭记历史,传承精神——纪念“一二·九”运动九十周年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站在这里,以青春之名,回望九十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学生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历史长河奔涌不息,但那些用热血与信念镌刻的印记,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上。

一、回溯历史:青年觉醒的呐喊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寒风凛冽,却冻结不了一颗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六千余名学生冲破阻挠,高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的旗帜,走上街头振臂疾呼。他们的声音如惊雷般响彻云霄,唤醒了沉睡的民众,点燃了抗日救亡的燎原之火。

“是谁?奔走在时代前端,为我中华民族振臂高呼?

是谁?穿梭于枪林弹雨,为我中华民族嘶声呐喊?”

这些青年,以血肉之躯对抗冰冷的刀枪,用无畏的勇气撕开妥协退让的阴霾,向世界宣告:中国青年绝不屈服!这场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南京、上海、天津等地学生纷纷响应,掀起了全民抗日的新高潮。

二、精神传承:永不褪色的信仰

“一二·九”运动不仅是历史的剪影,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1. 爱国主义的赤子之心:青年学生们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用行动诠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鲁迅曾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正是这样的民族脊梁。

2. 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面对压迫与威胁,他们选择真理而非苟安,用生命捍卫民族尊严。正如徐特立在《抗日十大纲领》演讲中所呼吁:“团结一切力量,为民族存亡而战!”

3. 团结奋进的集体力量:从北平到全国,从学生到工农,这场运动凝聚了全民族的共识,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奠定基础。

三、当代使命:青春与时代的交响

九十载光阴荏苒,今天的中国早已摆脱屈辱,屹立于世界东方。但历史的回响仍在叩问我们:新时代青年当以何种姿态接续奋斗?

1. 以知识铸剑,科技报国:从“北斗”组网到“蛟龙”探海,从量子计算到人工智能,我们需以学识为盾,以创新为矛,助力民族复兴。

2. 以行动践行,守护初心:爱国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立足本职的担当。无论是乡村振兴的田野,还是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都是我们报国的战场。

3. 以开放胸怀,拥抱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青年应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和平发展的时代强音。

四、历史照亮未来

同学们,历史不是尘封的书签,而是照亮前路的火炬。“一二·九”精神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12.9演讲稿(12月9历史纪念演讲)

让我们以先辈为榜样,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华章!

谢谢大家!

引用说明

  • 历史事件与精神内涵参考自网页1、45、38等,强调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 现实使命部分结合当代科技与青年责任,呼应网页34、28中关于传承与创新的论述;
  • 演讲技巧借鉴毛泽东“首尾呼应”“鼓动性结尾”的风格,增强感染力。

    12.9演讲稿(12月9历史纪念演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