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指引下,基层党组织将主题教育作为深化理论武装、强化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XX党支部以“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为总要求,通过系统规划、创新形式、问题导向等举措,推动主题教育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本汇报从组织领导、理论武装、实践融合、问题整改四个维度总结阶段性成果,探索基层党建与业务发展的协同路径。
一、组织部署彰显政治担当
支部将主题教育定位为政治任务,建立“书记领衔、专班推进、全员参与”工作机制。成立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主题教育实施方案》,明确3大阶段、11项重点任务的时间表与路线图。通过季度推进会与月度台账管理,形成“部署-执行-督导”闭环体系,确保上级要求精准落地。
创新运用“三会一课”制度载体,将主题教育与主题党日深度融合。如在“重走红色足迹”活动中,组织党员赴XX革命纪念馆开展沉浸式学习,通过场景还原、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党性教育。建立“书记项目”责任制,班子成员认领5项重点攻坚课题,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业务难题的具体行动。
二、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构建“四位一体”学习体系,形成“原典精读+专题研讨+情景教学+实践验证”的立体化学习模式。精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等12部必读书目,采取晨读夜学、线上打卡等方式完成40学时集中学习。特别设置“青年党员领学”环节,通过“一人一专题”的微党课形式,激发理论学习内生动力。
创新开设“业务+理论”双融课堂,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与业务骨干联合授课。在工程项目管理专题中,将安全生产法规学习与XX事故案例剖析相结合,实现理论认知与实践认知的有机统一。建立学习成效量化评估机制,通过知识测试、课题答辩等方式检验学习成果,测试平均成绩从首轮72分提升至末轮89分。
三、实践融合激发发展动能
坚持“调研发声在一线”工作法,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四不两直”调研26次,形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对策》等8篇调研报告。在XX社区改造项目中,通过党员责任区划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停车位不足、适老化设施缺失等23项民生问题,相关做法被《XX日报》专题报道。
建立“揭榜挂帅”机制推动成果转化,将主题教育与重点任务清单挂钩。在智慧工地建设中,党员攻关小组研发的“AI安全巡检系统”使事故隐患识别率提升47%,该项目获省级技术创新二等奖。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带动全员参与技术革新,年度专利申报量同比增长210%,创历史新高。
四、问题导向完善长效机制
运用“三张清单”工作法推进检视整改,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等方式查摆出理论学习碎片化、调查研究走过场等5类17项问题。建立“周调度、月通报”整改机制,对短期问题实行挂号销账,对制度性缺陷推动建章立制。目前已修订《支部议事规则》等3项制度,整改完成率92.3%。
创新“五步整改法”形成闭环管理,通过“问题画像-根源剖析-方案制定-跟踪问效-成效评估”流程,确保整改措施可量化、可追溯。针对年轻党员理论功底薄弱问题,推出“青蓝结对”计划,由支委成员定向指导,青年党员理论学习测试优秀率从58%提升至86%。建立整改成效群众评议制度,群众满意度达94.6%。
通过主题教育实践,支部在政治建设、理论武装、推动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良性机制。但需清醒认识到,在学用转化精准性、整改措施长效性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建议未来构建“数字党建”平台实现学习管理智能化,建立“党员政治体检”制度强化常态监督,推动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基层党组织应以此次教育为契机,持续完善“铸魂、赋能、强基、增效”的工作体系,真正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