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_2015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admin92025-04-08 20:25:02

题目材料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表示,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那里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居里夫人在信中则强调,每个时代都可以过“有趣且有用的生活”。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自选角度写作。

核心立意

1. 时代与个人价值的关系: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人都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无需刻意追求特定的历史背景。例如,居里夫人的观点强调立足当下,活出意义。

2012年广东高考作文_2015广东高考语文作文

2. 文化多样性与历史选择:汤因比的选择体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向往,考生可借此探讨文化交融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如引用汉代丝绸之路或唐代长安的开放包容。

3.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材料隐含对“穿越”幻想的否定,鼓励考生思考如何在现实中创造价值。例如,优秀作文《各有千秋》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文化成就,论证“每个时代自有其光芒”。

写作建议

  • 结合历史人物(如杜甫在乱世中成就诗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在束缚中突破)或现实案例(如互联网时代普通人通过创新逆袭)展开论述。
  • 引用哲学家观点(如周国平“每个时代的精神家园”)增强思辨性。
  • 2015年广东高考作文

    题目材料

    通过科技手段(如电视、互联网)或亲身体验(如漫步林间)感知自然,自然看似“近”又“远”。要求考生探讨科技与自然的关系。

    核心立意

    1. 科技的双刃剑作用:科技虽提供便捷的认知途径,却可能削弱人对自然的真实体验。例如,通过屏幕看星空不如亲身仰望更能感受震撼。

    2. 人文与自然的深层联结:强调“体验过程”的重要性,如嗅花香、听鸟鸣的感官体验无法被数据替代,呼应梭罗《瓦尔登湖》的哲思。

    3. 现代生活的反思:在信息化时代,如何平衡虚拟与现实,找回对自然的敬畏与亲近。可对比古人“天人合一”理念与当代人的疏离感。

    写作建议

  • 从审美角度切入,讨论“美”的层次(数据化的精确美 vs. 体验式的意境美)。
  • 结合生态哲学,引用海德格尔“诗意地栖居”或道家“道法自然”思想,深化主题。
  • 对比与总结

    1. 命题风格

  • 2012年偏向历史与哲学思辨,要求考生在时代选择中凸显主观能动性。
  • 2015年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辩证关系,体现向全国卷“生活化审美”靠拢的趋势。
  • 2. 共通主题

  • 两题均强调“立足当下”,反对脱离现实的空想(如2012年否定穿越,2015年批判科技依赖)。
  • 鼓励考生结合个人体验,展现对生命价值、文化传承或生态的思考。
  • 如需查看更多优秀范文或详细解析,可参考来源:。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