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学第一课》以“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为主题,聚焦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光辉历程,通过五个“国旗下的演讲”和一系列感人故事,展现了国旗背后的奋斗与信仰。以下是结合节目内容的观后感要点及感悟方向:
一、节目核心内容与精神内核
1. 国旗象征与国家记忆
节目以五星红旗为线索,串联起珠峰登顶、海上护航、月球探测等重大历史时刻。例如,86岁的贡布讲述1960年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的故事,夏伯渝回忆架设“中国梯”的艰辛,展现了中国人“永不言弃”的攀登精神。
海口舰护航官兵严冬分享亚丁湾护航经历,诠释了“中国红”守护和平的使命,让观众感受到“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安全感”。
2. 科技强国与未来使命
嫦娥总设计师孙泽洲揭秘月球背面国旗的研发过程:上百次试验克服极端温差,最终让五星红旗在38万公里外闪耀。这一细节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航天员翟志刚、刘洋寄语青少年:“未来解锁太空的钥匙在你们手中”,激励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3. 历史传承与家国情怀
95岁的郭德贤还原《红岩》中“狱中绣红旗”的真实故事,传递革命先辈用生命捍卫信仰的精神。
澳门濠江中学师生讲述杜岚校长在1949年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的壮举,彰显爱国教育跨越时空的力量。
二、感悟与启示
1. 爱国情怀的具象化
节目通过真实人物和事件,让抽象的“爱国”变得可触可感。例如,当严冬的女儿说“爸爸的家在海上”时,观众深刻体会到军人家庭的奉献与牺牲,进而理解“国家安宁”背后的重量。
2. 平凡中的伟大
夏伯渝失去双腿仍五次挑战珠峰,用43年完成“无腿登顶”的奇迹,启示我们:生命的价值在于永不言败的坚持。
玉兔二号月球车“200米走半年”的细节,让学生看到科学探索需要耐心与细致,成功源于点滴积累。
3. 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

节目中,TFBOYS与老红军共同升旗的画面象征着精神传承。作为学生,应思考如何将“小我”融入“大我”,例如通过学习航天精神提升创新能力,或通过了解历史增强文化自信。
三、观后感的写作方向
1. 情感共鸣
结合节目中令你落泪或震撼的瞬间(如郭德贤回忆战友牺牲),表达对先辈的敬意。
例:“当郭奶奶颤抖着抚摸复刻的‘狱中红旗’时,我仿佛触摸到了信仰的温度。”
2. 现实联系
联系自身经历,如参加学校升旗仪式、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对比节目中的人物故事,反思当代青年的使命。
例:“我曾抱怨学习枯燥,但看到‘中国梯’背后的血汗,才明白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阶梯。”
3. 行动倡议
呼吁同龄人从日常做起:尊重国旗、关注国家科技发展、参与志愿服务等。
例:“我们可以是护旗手、追梦人,用每一次认真听讲和每一次社区服务,书写属于自己的‘国旗故事’。”
四、观看与参考资料
节目回看:可通过央视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观看完整视频。
延伸阅读:推荐结合《红岩》原著、珠峰攀登史书籍,深化对节目中历史事件的理解。
通过这堂课,五星红旗不仅是国家的象征,更成为每个人心中指引方向的信仰之光。正如节目所言:“让生命扎根,让红旗永远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