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

admin122025-04-10 01:30:02

2020年全国一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以春秋时期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的历史故事为材料,要求考生围绕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人物撰写一篇读书会发言稿。以下是对该作文题的深度解析及写作建议: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

一、题目材料解析

材料核心事件为:

  • 齐桓公(公子小白)在争夺君位时曾被管仲射杀未遂,即位后听从鲍叔建议,不计前嫌重用管仲;
  • 鲍叔主动让贤,举荐管仲并甘居其下;
  • 管仲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被孔子、司马迁评价为功勋卓著的人才。
  • 材料引用孔子与司马迁的评价,强调管仲的治国之才与鲍叔的识人之明,同时凸显齐桓公的胸襟与格局。

    二、审题立意要点

    1. 核心任务

  • 明确选择一人作为核心,围绕其品质展开,需结合材料与其他两人对比,突出“感触最深”的原因;
  • 文体为发言稿,需符合格式(如开头称呼、结尾致谢)和口语化表达。
  • 2. 人物特质分析

  • 齐桓公:宽容大度、以国为重、知人善任;
  • 鲍叔:知人识才、无私荐贤、甘居人下;
  • 管仲:才能卓越、忠诚尽责、务实担当。
  • 3. 立意方向示例

  • 鲍叔角度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舍小利成大义,格局决定高度;
  • 荐才的胸襟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 齐桓公角度
  • 领导者的大局观与容人之量;
  • 摒弃私怨,以国家利益为先。
  • 管仲角度
  • 才能与责任的统一;
  • 逆境中坚守理想的担当。
  • 三、写作结构与技巧

    1. 经典结构参考

  • 引论:以历史事件切入,点明选择人物的核心品质(如“鲍叔的知人之智”);
  • 本论
  • 分析人物行为体现的价值观(如鲍叔举荐管仲的“无私”);
  • 引用历史评价(如司马迁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 结合现实意义(如现代社会对团队协作与领导力的需求);
  • 结论:呼吁传承历史精神,联系青年责任。
  • 2. 高分亮点

  • 思辨性:对比三人行为,强调所选人物的不可替代性(如“若无鲍叔荐才,齐桓公或难成霸业”);
  • 现实关联:以历史映照当下(如企业用人需突破私利、国家发展需包容人才);
  • 金句提炼: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荐贤者勇,让贤者仁”。
  • 四、优秀范文借鉴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2020年全国一卷作文

  • 以鲍叔为核心,结合管仲与齐桓公的互动,强调“识才”与“让贤”的智慧;
  • 引用《论语》与韩愈“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深化主题。
  • 2. 《君临天下,有容乃大》

  • 从齐桓公的胸襟切入,分析其成就霸业的关键在于“容人之量”;
  • 对比历史与当代领导者,呼吁以包容推动社会进步。
  • 五、易错点与避坑指南

    1. 偏离材料:脱离三人关系泛谈“宽容”“友谊”等,需紧扣历史事件与人物特质;

    2. 文体错误:忽略发言稿的互动性(如缺少“同学们”的呼告)或语言过于书面化;

    3. 平均用墨:未突出“感触最深”的人物,需详略得当,避免平分秋色。

    六、评分标准与命题意图

  • 评分重点
  • 是否结合材料明确核心人物;
  • 是否体现思辨深度与现实意义;
  • 发言稿格式与语言风格是否恰当。
  • 命题导向
  • 通过历史人物弘扬“家国情怀”“责任担当”等核心价值,引导考生思考个人格局与时代使命的关系。

    此作文题通过历史叙事考查考生对人物品质的思辨能力与价值观的提炼能力。写作时需立足材料,结合历史与现实,以清晰的逻辑与生动的语言展现所选人物的精神内核,最终落脚于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