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心得体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那里提出的

admin62025-04-22 23:10:02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回答“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三个根本性问题,既是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总结,也是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的行动指南。这三个问题犹如一面明镜,映照出权力观的本质、群众路线的根基以及自我认知的坐标。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再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这些问题的深刻理解与实践,始终是推动事业发展、凝聚社会共识的核心动力。

宗旨溯源:立党根基

“为了谁”是中国宗旨的核心体现。毛泽东曾指出:“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这一论述揭示了党的根本立场——一切为了群众。从脱贫攻坚战中“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到疫情防控中“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抉择,党的政策始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

历史唯物主义进一步阐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如古希腊神话中的安泰依靠大地母亲获得力量,中国只有扎根群众才能永葆生机。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十年前增长83%,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13亿人,正是将“为了谁”转化为惠民实绩的生动写照。

实践路径:群众路线

“依靠谁”决定了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邓小平曾强调:“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在基层治理中,“枫桥经验”通过发动群众参与矛盾调解,实现“小事不出村”;在科技创新领域,“揭榜挂帅”机制激发社会智慧,都是对群众首创精神的实践回应。

教育工作者对此有深刻体会。如某教师在心得体会中写道:“备课时思考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参与反馈,本质上就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循环”。这种双向互动模式,正是群众路线在教育领域的具体演绎。

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心得体会、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那里提出的

不同行业对“三个谁”的实践解读
职业群体 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
教师 学生全面发展 家长社会协同 成长引路人
医护人员 患者健康福祉 医疗团队协作 生命守护者
公务员 公共服务优化 政策调研反馈 人民勤务员

角色定位:公仆本色

“我是谁”的本质是权力观的自我审视。习近平强调:“党员干部要牢记第一身份是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这种定位要求破除特权思想,如某地组织部在作风建设中建立“双向测评”机制,既考核干部工作实绩,又评估群众满意度,将公仆意识转化为可量化的评价体系。

年轻干部尤其需要警惕权力异化。数据显示,2023年查处的35岁以下干部违纪案例中,63%涉及权钱交易。这警示我们:只有常思“吃百姓饭、穿百姓衣”的朴素道理,才能避免成为脱离群众的“无水之舟”。

机制创新:长效保障

构建回答“三个谁”的制度保障,需要多维度创新。在监督层面,浙江推行的“基层观察员”制度,邀请群众代表参与政策评估;在教育领域,山东试点“党性体检中心”,通过VR技术还原革命场景,强化宗旨意识。

数字技术为机制创新注入新动能。上海“一网通办”平台将群众满意度纳入绩效考核权重,江苏建立干部电子廉政档案实现动态监管,这些实践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转化为数字化治理能力。

纵观历史与现实,对“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深刻回答,既是人初心使命的再确认,也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方法论。未来需在三个方面深化探索:一是建立干部联系群众的量化考核体系,二是完善群众参与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三是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党群互动新平台。唯有如此,才能使这三个根本之问的答案,真正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