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满中秋,情满人间》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是一年中秋至,金黄的圆月高悬夜空,像一盏温柔的灯,照亮了千家万户的团圆夜。
今年的中秋节格外热闹。清晨,妈妈便系上围裙,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清蒸螃蟹的鲜香、红烧排骨的酱香交织在一起,连空气都染上了节日的甜味。爸爸特意从外地赶回来,拎着一盒印着嫦娥奔月图案的冰皮月饼,晶莹剔透的外皮包裹着豆沙与蛋黄,仿佛藏着整个秋天的丰收。爷爷笑眯眯地摆出珍藏的茶具,说:“今晚赏月,得配一壶桂花茶才应景!”
夜幕初垂,我们全家围坐在阳台上。深蓝的天幕中,月亮像害羞的姑娘,时而躲在云纱后,时而露出皎洁的面庞。弟弟举着灯笼在院子里疯跑,光影晃动间,仿佛天上的星星落入了人间。我咬一口月饼,酥脆的外皮裹着绵密的馅料,甜意从舌尖蔓延到心底。爸爸讲起嫦娥奔月的故事:“古时候啊,嫦娥为了守护仙药飞向月宫……”我抬头望着月亮上的暗影,仿佛真的看见玉兔在桂树下捣药。
忽然,妈妈提议玩“飞花令”,规则是诗句里必须带“月”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抢先吟出李白的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爸爸不甘示弱。就连五岁的弟弟也奶声奶气地喊:“床前明月光!”全家人笑作一团,月光温柔地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夜深了,月亮升得更高,像一枚银盘缀在天际。我悄悄许愿:愿这团圆的月光永不缺席,愿每一份思念都能跨越山海,抵达牵挂之人的身旁。
写作亮点解析
1. 传统与童趣结合:引用古诗与神话传说(如嫦娥、玉兔),增添文化底蕴;描写儿童提灯笼、猜诗句等场景,贴近六年级学生的视角。
2. 感官描写丰富:通过“月饼的甜香”“月光的皎洁”“诗句的韵律”调动味觉、视觉与听觉,画面感强烈。
3. 情感递进自然:从节日的热闹到亲情的温暖,结尾升华至对团圆与思念的感悟,情感真挚。
小贴士:可结合自身经历调整细节,例如加入家乡独特习俗(如放河灯、舞火龙),或描述与远方亲人视频通话的温馨场景,让作文更具个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