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的诗,《端午》

admin82025-05-11 13:05:02

关于以《端午》为题的诗作,最经典的是唐代诗人文秀的作品,此外唐玄宗李隆基、宋代诗人梅尧臣等也创作过同名诗作。以下是具体内容及赏析:

1. 文秀《端午》(唐)

原文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关于端午的诗,《端午》

赏析

  • 此诗以端午节的起源发问,指出端午节因纪念屈原而流传千古,但诗人对楚江的浩渺发出感叹:即使江水滔滔,也洗不去屈原的冤屈。
  • 诗中“堪笑”二字暗含对历史不公的讥讽,表达了对忠臣蒙冤的愤懑,语言简练却意味深长。
  • 2. 李隆基《端午》(唐)

    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赏析

  • 唐玄宗笔下的端午充满宫廷气息,描绘了端午时节的物候(木槿茂盛、芦苇飘香)与宫廷宴饮的盛况。
  • 末句“忠贞如不替”寄托了对国家昌盛、臣民忠贞的期望,展现了帝王视角下的节庆气象。
  • 3. 梅尧臣《五月五日》(宋,又名《端午》)

    原文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关于端午的诗,《端午》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赏析

  • 诗中哀悼屈原投江的悲壮,反思其虽试图以死明志,却无法消解生前遗憾。
  • “沅湘碧潭水”一句以自然景色映衬历史悲情,深化了哀思。
  • 4. 贝琼《已酉端午》(明)

    原文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赏析

  • 诗人借风雨晦暗的天气隐喻屈原的悲剧,又以榴花自嘲,表达无人共饮的孤独,暗含对现实的清醒认知。
  • 其他相关诗句摘录

  • 苏轼:“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浣溪沙·端午》)描绘端午佩戴五彩丝线、符箓的习俗。
  • 张耒:“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和端午》)强调屈原精神永存。
  • 端午节诗词多围绕屈原展开,既有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如文秀、梅尧臣),也有对节庆风俗的描绘(如李隆基、苏轼)。这些作品不仅记录民俗,更承载了文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如需更多作品,可参考古籍或诗词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