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古诗;《咏雪》古诗

admin42025-05-13 10:00:12

1. 《江雪》

  • 柳宗元(唐)
  • 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简析:以白描手法描绘雪后江山的苍茫寂寥,突出渔翁超然物外的孤傲形象,暗喻诗人高洁坚韧的品格。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冬天的古诗;《咏雪》古诗

  • 岑参(唐)
  • 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简析:以梨花喻雪,既写出边塞大雪的壮美,又暗含对友人的惜别之情,被誉为“咏雪绝唱”。

    3. 《梅花》

  • 王安石(宋)
  • 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简析:借梅花凌寒绽放的孤傲,赞颂高洁不屈的品格,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

    4.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刘长卿(唐)
  • 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简析:通过风雪夜归的场景,以简笔勾勒出苍凉孤寂的意境,余味悠长。

    5. 《问刘十九》

  • 白居易(唐)
  • 诗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简析:以冬日邀饮的温馨画面,表达对友情的珍视,质朴中见深情。

    6. 《沁园春·雪》

  • 毛泽东(近现代)
  • 诗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简析:以磅礴气势描绘北国雪景,抒发革命豪情,融自然与历史于一体。

    7. 《夜雪》

  • 白居易(唐)
  • 诗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简析:从触觉、听觉侧面写雪势之大,含蓄而生动。

    8. 《雪梅》

  • 卢梅坡(宋)
  • 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简析:通过梅雪争春的拟人化对比,探讨自然之美与哲理。

    9. 《北风行》

  • 李白(唐)
  • 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简析:以夸张手法写边塞风雪的凛冽,烘托思妇的哀怨。

    10. 《早冬》

  • 白居易(唐)
  • 诗句: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

    简析:捕捉江南初冬的暖意,以明快笔调写出冬日的生机。

    二、《咏雪》古诗解析(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雪天与子侄辈聚会论诗,见大雪纷飞,问:“白雪像什么?”侄子谢朗答:“像空中撒盐。”侄女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起舞。”谢安大笑赞许。谢道韫后成为东晋才女,因这一比喻被称为“咏絮之才”。

    赏析:

    1. 比喻精妙

    “柳絮因风起”以轻盈飘舞的柳絮喻雪,既形似(白色、纷扬)又神似(动态美),远胜“撒盐”的呆板。

    2. 文化意蕴

    谢道韫的比喻蕴含诗意与生命力,暗含冬去春来的希望,体现了魏晋文人雅士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

    3. 历史影响

    冬天的古诗;《咏雪》古诗

    此诗成为后世“咏雪”典范,谢道韫亦因“咏絮才”成为才女的象征。

    相关典故:

  • “咏絮才”:后专指女子文才,如《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堪怜咏絮才”。
  • 清谈文化:展现了魏晋名士以自然景物品评才情的风雅传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