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我的国主要内容,厉害我的国简介

admin12025-05-19 20:25:02

2018年3月2日,一部名为《厉害了,我的国》的纪录电影横空出世,以震撼的影像和细腻的叙事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辉煌成就搬上银幕。这部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作品,不仅用镜头记录下超级工程、科技创新和民生改善的壮丽图景,更通过普通人的奋斗故事,展现了新时代中国的精神内核。从港珠澳大桥的合龙到FAST天眼的落成,从精准扶贫的基层实践到“一带一路”的全球视野,影片以全景视角诠释了中国力量与民族自信,成为一部兼具艺术性与时代价值的国家影像史诗。

一、超级工程铸就时代丰碑

影片开篇即以“中国桥”破题,港珠澳大桥的建造过程堪称现代工程奇迹的缩影。总工程师林鸣在镜头前感慨:“从48岁到60岁,12年间见证的不仅是桥梁的延伸,更是国家装备制造业的飞跃。”这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通道,集世界最长海底沉管隧道、最大起重船振华30等多项纪录于一身,其建设过程中突破的百余项技术专利,标志着中国从“工程追随者”向“标准制定者”的蜕变。

类似的超级工程贯穿全片:上海洋山港四期码头以全自动化装卸系统实现“无人码头”的智慧运营;北盘江大桥以565米垂直高度改写世界桥梁史;全长25000公里的中国高铁网,用十年时间完成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积累的超越。这些工程背后,是173万科研人员和2000余家装备制造企业的协同创新,正如影片所述:“当你想怎么干,国家就有能力制造专门工具实现构想。”

工程名称核心成就世界影响
港珠澳大桥世界最长跨海通道开创沉管隧道技术新标准
FAST天眼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探测宇宙信号灵敏度提升10倍
复兴号高铁84%中国标准覆盖率牵引全球轨道交通技术革新

二、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在量子通信领域,中国率先实现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发,构建起“墨子号”卫星领跑的量子通信网络;可燃冰试采工程以187小时连续产气量打破世界纪录,为能源革命开辟新路径。这些突破印证了科技部部长万钢的评价:“中国正在从创新跟随者转变为并行者,并在部分领域成为领跑者。”

影片特别聚焦关键技术的自主化进程:IGBT芯片的国产化让高铁“心脏”不再受制于人;蓝鲸2号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南海书写“深海采气”传奇;国产大飞机C919的翱翔,标志着航空工业全产业链的成熟。正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工程师所言:“每一个精密零件的背后,都是30万配套企业的技术升级。”这种体系化创新能力的构建,使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十年跃升23位。

三、民生改善彰显发展温度

镜头从宏大叙事转向细腻描摹:西藏扶贫干部洛措奔波在海拔4500米的牧区,用“替牧民操心”的执着践行精准扶贫;塞罕坝三代务林人用55年将荒漠变成112万亩林海,创造生态治理的绿色奇迹。这些故事印证着“发展为了人民”的理念,正如影片引述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在医疗领域,中国建成世界最大基本医保网,覆盖率达95%;教育方面,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十年惠及70万学子;生态治理方面,单位GDP能耗下降25%,清洁能源占比突破25%。这些数据背后,是“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民生答卷,也是导演卫铁所言“用有温度的现实生活替代冰冷数据”的创作理念体现。

四、大国担当连接人类命运

影片后半段将视野投向全球:也门撤侨行动中“祖国带你们回家”的承诺,让海外公民热泪盈眶;“一带一路”倡议连接65个国家,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十年增长74倍。这些场景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15年超30%,成为120多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

在气候变化领域,中国提前三年完成碳强度下降目标,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34%;维和行动中累计派出官兵4万余人次,居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首。这种担当在学者看来,“既是对‘达则兼济天下’传统智慧的继承,更是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创新”,彰显了从“追赶者”到“贡献者”的角色转变。

《厉害了,我的国》用影像档案记录了一个民族复兴的壮阔历程。它揭示的成功密码,在于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以人民为中心凝聚奋斗力量。影片引发的全民共鸣,既是对过往成就的礼赞,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建议后续研究可深入探讨两个方向:一是超级工程背后的组织管理模式如何赋能其他领域;二是主旋律影视作品的传播机制如何实现代际价值传递。正如“天眼”之父南仁东所言:“回馈国家、回馈社会,才是科技工作者的终极使命。”这或许正是影片留给时代的精神遗产——在铭记辉煌的永葆开拓进取的初心。

厉害了我的国主要内容,厉害我的国简介

文章下方广告位
热门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