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典诗歌摘抄与鉴赏
1. 《过零丁洋》·文天祥(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鉴赏:尾联以反问和直抒胸臆的方式,将个人生死与民族气节结合,展现诗人视死如归的豪情。"丹心"象征赤诚的爱国之心,"汗青"代指史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成为千古绝唱。
2. 《观沧海》·曹操(三国)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鉴赏:通过虚实结合的想象,将大海的浩瀚与宇宙的壮阔融为一体,暗喻诗人胸怀天下的政治抱负。全诗以景寓志,雄浑苍劲,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3. 《声声慢》·李清照(宋)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鉴赏:连用七组叠词,音律回环中强化了孤寂凄凉的氛围,奠定全词哀婉基调。后文通过“淡酒”“雁过”“黄花”等意象层层递进,抒写国破家亡的沉痛。
4.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鉴赏:以元宵灯市的繁华热闹反衬“灯火阑珊处”的孤高形象,隐喻诗人不随流俗的品格。王国维以此句喻人生治学第三境界,深化了其哲理意蕴。
5. 《山居秋暝》·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鉴赏:以“空山”“明月”“清泉”构建清幽的禅意画面,动静结合中展现诗人归隐山林的恬淡心境。尾联“王孙自可留”反用典故,凸显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鉴赏方法论
1. 抓意象与意境
如《忆江南》中“江花”“江水”通过红绿对比,渲染江南春景的绚丽,表达对往昔的怀念;《敕勒歌》以“穹庐”“牛羊”展现草原的苍茫辽阔。
2. 析修辞与手法
3. 探情感与哲理
4. 结合历史背景
如文天祥《过零丁洋》需联系南宋抗元背景,才能理解“山河破碎”的悲壮;李清照词风的转变(从早期闺情到后期忧国)与靖康之变密切相关。
三、推荐拓展阅读
通过意象分析、手法解读与背景关联,可更深刻领悟诗歌的审美意蕴与精神内核。如需更多案例或详细解析,可参考《古诗三百首》或高考诗歌鉴赏题型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