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教案_呼兰河传课件ppt

admin32025-05-22 11:20:02

《呼兰河传》教案设计要点

教学目标

呼兰河传教案_呼兰河传课件ppt

1. 知识与能力

  • 积累文中生动词汇(如“倭瓜”“谎花”“蚌壳”等),感受语言特色。
  • 通过景物描写和人物互动,分析祖父形象及“我”的童真童趣。
  • 2. 过程与方法

    呼兰河传教案_呼兰河传课件ppt

  • 通过“速读—美读—品读”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鲜活语言和自由意境。
  • 对比阅读(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理解作者对自然与自由的向往。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悟童年生活的纯真与美好,理解作者对人性美、自然美的赞颂。
  • 结合时代背景(萧红创作时的孤寂心境),体会作品中对故乡的眷恋与精神寄托。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分析后花园的景物描写及“我”与祖父的互动,体会童真童趣。
  • 难点:理解“自由”主题的深层含义,以及作者通过童年回忆表达的情感矛盾(快乐与孤寂交织)。
  •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

  • 通过回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沈复《幼时记趣》引入,提问:“萧红的童年有何独特之处?”。
  • 2. 整体感知

  • 速读活动:快速梳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用关键词概括后花园的特点(如“生机勃勃”“自由”)。
  • 问题链
  • 为什么“我”对后花园的记忆如此深刻?
  • 祖父的哪些言行体现了对“我”的包容与爱?
  • 3. 语言品析

  • 美读活动:选取典型段落(如第28段“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分析“就”字的重复使用如何强化自由意境。
  •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如“蜂子胖圆圆地和毛球似的”)。
  • 4. 人物分析

  • 祖父形象:慈爱、宽容,尊重儿童天性(如允许“我”瞎闹、耐心教导)。
  • “我”的视角:儿童的天真烂漫与成人叙述者的孤独感对比(结合萧红生平)。
  • 5. 主题升华

  • 讨论:为什么成年后的萧红如此怀念童年?联系作品创作背景(战乱流离、孤寂心境)。
  • 6. 拓展作业

  • 仿写练习:用儿童视角描写一段自由快乐的童年场景。
  • 对比阅读:分析《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的叙事风格异同。
  • 《呼兰河传》课件PPT设计建议

    1. 结构框架

  • 封面:呼兰河风光图+标题+作者。
  • 目录:教学目标、作者简介、文本探究、语言特色、拓展思考。
  • 2. 核心内容

  • 作者与背景:萧红生平(重点:童年经历、创作背景)。
  • 景物描写:图文展示后花园的动植物(蜜蜂、蝴蝶、榆树等),突出“自由”主题。
  • 语言特色:儿童化语言示例(如“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修辞手法分析。
  • 互动活动:小组讨论“你眼中的祖父形象”,思维导图展示。
  • 3. 课件资源推荐

  • 免费模板:可在[LFPPT网]搜索“呼兰河传PPT”,获取读书分享、读后感模板。
  • 动态素材:插入萧红故乡呼兰河的风光视频或老照片,增强情境代入感。
  • 引用资源

  • 教案参考:网页1、12、48、70提供详细教学步骤及问题设计。
  • 课件灵感:网页35的PPT框架及网页26的环境描写分析。
  • 深度解读:网页55关于“孤寂”主题与叙事视角的解析。
  • 如需具体教案全文或PPT模板链接,可进一步访问上述来源网页获取完整内容。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