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四年级下册古诗《江畔独步寻花》的翻译及相关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和多版本注释整理而成: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原文: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翻译: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奔流,暖洋洋的春光让人感到慵懒困倦,不禁想倚着微风小憩。
一丛无人看管的桃花开得正艳,究竟是深红色的更惹人喜爱,还是浅红色的更让人心动呢?
注释:
1. 黄师塔:蜀地僧人墓塔,古人称僧为“师”,葬地为“塔”。
2. 倚微风:形容春日的闲适与倦怠感。
3. 无主:指桃花自由生长,无人刻意照料。
赏析:
诗中通过“懒困倚微风”的拟人化描写,展现春光的柔和与诗人的悠然心境。后两句以反问句式,表达对桃花深浅颜色的喜爱与选择困难,实则赞美自然之美不受拘束。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部分教材版本选用此首)
原文: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翻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鲜花,千万朵花儿把枝条压得低垂。
蝴蝶恋恋不舍地在花间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发出悦耳的啼鸣。
注释:
1. 黄四娘:杜甫的邻居,唐代对女子的泛称。
2. 蹊:小路。
3. 留连:蝴蝶飞舞徘徊,不忍离去。
4. 恰恰啼:形容黄莺啼叫声清脆和谐。
赏析:
此诗以“花满蹊”“压枝低”展现繁花盛景,后两句通过“戏蝶”“娇莺”的动态描写,烘托出春日的生机盎然与诗人赏花时的愉悦心情。
创作背景与教材选编
1. 组诗背景: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于761-762年春天写下七首《江畔独步寻花》,表达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豁达。
2. 教材选用:不同版本教材可能选录第五首(黄师塔前)或第六首(黄四娘家),两者均为组诗中的名篇。
学习建议
如需更详细的注释或教学课件,可参考教材配套资料或搜索相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