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乐园既不是热闹的游乐场,也不是布满玩具的房间,而是奶奶家那片生机勃勃的菜园。它虽然普通,却藏着四季的惊喜和童年的欢笑。
春天的菜园像一幅水彩画。嫩绿的青菜苗从泥土里探出头,像一群刚睡醒的娃娃;紫色的茄子花躲在叶子下,像害羞的小姑娘;金黄的南瓜花则大大方方地仰着脸,吸引蜜蜂来跳舞。我和奶奶一起播种时,指尖沾满湿润的泥土,仿佛在给大地织一张绿色的毯子。
夏天的菜园是热闹的游乐场。藤蔓爬上竹架,结出弯弯的豆角,我常和表弟玩“寻宝游戏”——谁先找到最长的豆角,谁就能当“菜园国王”。午后,我们蹲在黄瓜架下啃西瓜,汁水顺着下巴滴到蚂蚁洞边,引来一排小黑点般的“搬运工”。蝉鸣声里,连菜叶上的露珠都像在偷笑。
秋天的菜园是丰收的宝库。红彤彤的西红柿像小灯笼,轻轻一碰就滚进竹篮;胖墩墩的冬瓜披着白霜,像穿着棉袄的老爷爷。我最爱挖红薯——锄头一掀,泥土里突然冒出几颗“红宝石”,惊喜得我跳起来大喊:“奶奶快看!它们像不像胖娃娃?”
冬天的菜园也不寂寞。霜花给萝卜叶镶上银边,我和小伙伴在田埂上堆雪人,用辣椒做鼻子,菜叶当帽子。奶奶把冻得通红的手揣进围裙兜里,笑着喊:“小皮猴们,快来喝姜汤!”
这片菜园教会我生命的奇妙:种子会破土,青虫会化蝶,连枯萎的藤蔓下都藏着来年的希望。每当我捧起带着泥土清香的蔬菜,就像捧起了大自然最珍贵的礼物。这里没有电子屏幕的闪烁,却有四季更替的诗意;没有精致玩具的堆砌,却有万物生长的魔法。它是我心中永远的乐园,装着阳光、泥土和奶奶慈祥的笑脸。
写作小贴士:
1. 细节描写:用比喻和拟人让景物“活”起来,如“南瓜花仰着脸”“露珠偷笑”。
2. 季节变化:按时间顺序展现乐园的不同面貌,结构更清晰。
3. 情感融入:通过具体事件(播种、寻豆角、挖红薯)表达对乐园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