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和鹿教学设计、狮子和鹿第一课时教案

admin12025-07-18 20:00:02

一、教材分析

《狮子和鹿》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伊索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鹿因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细长的腿,却在狮子追赶时依靠腿逃脱、角险些害命的情节,揭示了“物各有所长,正确看待优缺点”的哲理。该课文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能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及思辨意识。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匀称、抱怨、挣脱”等生字词。
  • 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理解鹿对角和腿态度变化的原因。
  •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对比朗读、想象画面,体会鹿的情感变化。
  • 学习通过关键词句分析寓意的阅读策略。
  • 3. 情感与价值观

  • 领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全面看待事物。
  •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鹿对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对比写法的作用。
  •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故事蕴含的哲理。
  • 第一课时教案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 谜语导入

  • 出示谜语:“头戴珊瑚帽,翻山快如飞”(谜底:鹿)。
  • 展示鹿和狮子的图片,提问:“看到这两种动物,你会联想到什么?”。
  • 2. 揭示课题

  • 板书课题《狮子和鹿》,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主朗读

  •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注意多音字“称(chèn)、撒(sā)、挣(zhèng)”。
  • 2. 检测预习

  • 课件出示生词:匀称、珊瑚、抱怨、挣脱、没精打采,分组开火车朗读并理解词义。
  • 3. 概括内容

  • 填空支架辅助概括:“鹿欣赏美丽的(角),抱怨(腿);狮子追赶时,(腿)救了它,(角)却险些害命”。
  • 三、聚焦重点,品读情感变化

    1. 对比分析鹿对角和腿的评价

  • 角的美化
  • 朗读句子:“啊!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 引导想象:将角比作珊瑚,体会鹿的骄傲、自满。
  • 腿的抱怨
  • 朗读句子:“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我的角?”
  • 结合动作“撅嘴、皱眉”,读出嫌弃的语气。
  • 2. 情境朗读,体会惊险逃生

  • 播放紧张的音乐,教师配乐朗读第6段,学生闭眼想象画面。
  • 提问:“腿和角在逃生中分别起了什么作用?”(腿:有力奔跑;角:挂住树枝险丧命)。
  • 四、提炼寓意,拓展延伸

    1. 小组讨论

  • 思考:“鹿为什么改变了态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归纳寓意:“物各有所长,要全面看待优缺点”。
  • 2. 联系实际

  • 举例生活中类似现象(如:手机功能多但耗电快),强化理解。
  • 3. 推荐阅读

  • 拓展《伊索寓言》中的《泉边的鹿和狮子》,比较寓意异同。
  • 五、作业设计

    1. 基础作业

  • 抄写生字词,用“多么……多么……”造句。
  • 2. 实践作业

  • 分角色表演故事,录制视频分享。
  • 3. 拓展作业

  • 阅读《陶罐和铁罐》,对比两篇寓言的共同点。
  • 六、板书设计

    狮子和鹿

    鹿角:美丽 → 险些丧命(短处)

    狮子和鹿教学设计、狮子和鹿第一课时教案

    鹿腿:难看 → 狮口逃生(长处)

    道理:物各有所长,全面看待

    通过以上设计,学生能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文本,并通过对比、想象、讨论等多维度活动,达成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