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

admin52025-08-01 13:40:03

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认识

1.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与根本工作方法

群众路线是中国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根本路线,其核心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路线不仅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现,更是党与人民血肉联系的根基。正如毛泽东所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实现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2. 反对“四风”与重塑党群关系

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之一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导致党群关系疏离。通过活动,党员干部需深刻认识到“四风”的危害,并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进行自我净化。

3. 自我批评与党性升华

活动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通过反思工作中的脱离群众现象,例如“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党员干部需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改进作风,确保政策的落实不流于形式。

二、在实践中践行群众路径的具体方法

1. 思想引领:站稳群众立场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如何在实践中践行群众路线

  • 强化宗旨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将群众利益置于首位,避免决策脱离实际需求。
  • 树立正确群众观:以“五心教育”(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为指导,摒弃“官本位”思想,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
  • 2. 深入基层:倾听与共情

  • 走基层、接地气:党员干部需以“泥腿子干部”的姿态下沉一线,例如参与扶贫帮困、驻村调研等活动,直接了解民生疾苦。如叙永县月明村的扶贫实践,既解决了群众困难,也增进了干群联系。
  • 换位思考与情感共鸣:当政策主张与群众利益冲突时,需站在群众立场思考问题,用“群众的语言”沟通,化解矛盾。
  • 3. 解决实际问题:行动见实效

  • 聚焦民生痛点:从群众最关心的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入手,例如高校干部通过优化科研资源分配、解决教师实际困难,提升服务效能。
  • 落实“最后一公里”:确保政策执行不空转,例如通过简化办事流程、建立反馈机制,解决“三难三乱”(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
  • 4. 作风建设:清廉务实树形象

  • 反对特权与奢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杜绝公款消费等行为,例如中秋国庆期间严查公款送礼。
  • 强化监督与问责:通过民主生活会、群众评议等方式,建立长效监督机制,防止“表态多、落实少”的现象。
  • 5. 制度创新:长效机制保障

  • 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推广“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建立人民监督员、公开审理等制度,保障民意在决策中的体现。
  • 推动法治化与民主化结合:在司法领域,通过陪审员制度、公开听证等方式,确保专业性与群众路线的融合。
  • 三、总结与启示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本质是回归党的初心,通过思想淬炼与实践锤炼,实现党群关系的深度融合。党员干部需以“为民务实清廉”为行动准则,将群众路线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唯有如此,才能凝聚起实现“中国梦”的磅礴力量,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