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5年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admin32025-08-02 14:15:02

一、思想引领:坚守初心与使命

1. 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理念

脱贫攻坚的胜利源自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通过精准识别、动态监测和分层帮扶,确保“两不愁三保障”全面覆盖。2025年“三农”工作进一步强调“防止返贫致贫”与“内生动力培育”,例如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等政策,激发农民自主发展能力。

案例参考:贵州省“塘约经验”通过基层党组织引领,整合资源发展集体经济,成为乡村振兴典范。

2. 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融合

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和大学生村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组织振兴带动产业振兴。2025年“三农”工作提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建+网格化”治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脱贫攻坚心得体会—2025年三农工作心得体会

二、巩固成果:筑牢防返贫长效机制

1. 动态监测与精准施策

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系统”,重点关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通过大数据分析,及时预警并落实帮扶措施,如医疗救助、教育补贴等。

数据支撑:2024年全国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至2.46:1。

2. 产业造血与就业保障

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电商扶贫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条。例如,云南省通过“一县一业”培育高原特色农产品品牌,带动10万农户增收。推动“家门口就业”工程,建设村级就业服务站,2024年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率达68%。

三、振兴衔接:推动乡村全面高质量发展

1. 粮食安全与农业现代化

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单产提升贡献率超80%。2025年重点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智慧农业应用,如无人机植保、智能灌溉系统等,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2. 城乡融合与基础设施完善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县域为城乡融合切入点”,推动教育、医疗、交通等资源向农村倾斜。例如,全国90%行政村实现快递进村,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如人才返乡、资本下乡)进一步激活乡村经济。

3. 生态宜居与乡风文明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2024年卫生厕所普及率75%,生活垃圾处理率超90%。挖掘乡土文化,推广“村BA”“村晚”等文化活动,重塑乡村精神内核。

四、未来展望:创新驱动与制度保障

1. 深化改革与政策创新

探索农村“三块地”改革(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耕地),激活土地资源价值。2025年试点“宅基地使用权跨村流转”,促进乡村产业用地需求。

2. 科技赋能与人才振兴

推广“新农人”培育计划,通过“农民夜校”“田间课堂”提升技能。2024年全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9万人次,智慧农业项目覆盖116个县域。未来需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如生物育种、数字农业等。

3. 长效机制的全球意义

中国脱贫攻坚为全球减贫提供“中国方案”,如“精准扶贫”“东西协作”等模式被联合国推广。2025年将深化南南合作,输出农业技术与管理经验。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实践深刻启示: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制度创新,才能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基层工作者,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政策落实为民生福祉,书写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