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的这句诗道尽了春节的热烈与生机。在雪花纷飞的腊月二十八,我家便奏响了迎接春节的序曲。
清晨,父亲将红纸裁成春联,用金粉写下"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我踮着脚尖将"福"字倒贴门楣时,母亲笑着解释:"倒福即福到,这是祖辈传下的智慧"。窗台上新换的红色剪纸映着白雪,厨房里飘来腊肠的咸香,奶奶将裹着的饺子摆成莲花状,说这是"财源滚滚"的吉兆。
除夕夜的全家宴堪称盛典。八宝鸭寓意"八方来财",翡翠白菜卷象征"百财聚来",而那条始终未动的鲤鱼,承载着"年年有余"的期盼。当春晚开场的歌舞响起时,叔叔突然变魔术般掏出红包,引得孩童们欢呼雀跃。表弟用新学的成语拜年:"祝爷爷奶奶寿比南山!"引得满堂喝彩。
零点钟声敲响时,父亲点燃的烟花如金菊绽放在夜空,邻居家的"火树银花"与我们的"仙女棒"交相辉映。雪花裹着硝烟味落在舌尖,竟是甜丝丝的。守岁时,姑姑教我们剪"春"字窗花,剪刀游走间,红纸化作振翅欲飞的蝴蝶。
大年初一的庙会宛如流动的盛宴。糖画艺人手腕轻抖便勾勒出生肖龙,面塑师傅捏的福娃栩栩如生。最震撼的是舞龙队,二十米长的金龙在鼓点中翻腾,龙须拂过我的发梢时,仿佛触摸到了千年传承的温度。午后随母亲拜访老邻居,李奶奶端出八宝茶,紫砂壶里沉浮的枸杞像跳动的红宝石。
当元宵的灯笼点亮长街,我忽然懂得:春节不仅是新衣佳肴的热闹,更是血脉相连的温情接力。那些倒贴的福字、珍藏的年画、代代相传的守岁故事,都在诉说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永恒守望。站在辞旧迎新的门槛上,我悄悄许愿:愿这红火的人间烟火,永远温暖岁月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