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骈文名篇,创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全文以壮丽的辞藻描绘滕王阁的景色与宴会盛况,同时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感慨与积极进取的志向。其文末附有同名诗《滕王阁诗》,但因主题与序文差异较大,部分版本未收录,原文如下:
《滕王阁序》节选(含诗):
序文核心段落: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通过自然景色的壮美,展现时空的辽阔与人生的渺小;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表达漂泊他乡的孤独与人生际遇的无奈;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强调逆境中坚守理想、自强不息的信念。
附诗《滕王阁诗》: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借滕王阁的兴衰,暗讽权贵奢靡,感叹历史变迁的沧桑。
核心思想:
1.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通过“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等描写,赞颂南昌的地理与人文。
2. 个人命运与时代矛盾:以冯唐、李广等典故自喻怀才不遇,但强调“达人知命”的豁达。
3. 积极进取的精神:“穷且益坚”等句成为千古名句,展现逆境中不灭的志向。
二、《赤壁赋》的寓意与思想
苏轼的《赤壁赋》创作于贬谪黄州期间(1082年),通过月夜泛舟、主客问答的形式,探讨人生哲理与宇宙观,核心寓意如下:
1. 自然与人生的辩证思考
2. 逆境中的精神升华
3. 历史与现实的映照
三、两篇名作的对比与启示
| 对比维度 | 《滕王阁序》 | 《赤壁赋》 |
|--|-||
| 情感基调 | 豪迈中带悲凉,最终归于积极 | 悲咽转向超脱,归于哲理旷达 |
| 核心矛盾 | 个人才华与时代机遇的冲突 | 人生短暂与宇宙永恒的冲突 |
| 解决方式 | 强调“君子见机,达人知命”的坚韧 | 主张“变与不变”的辩证思考 |
| 文学手法 | 骈文铺陈,大量用典 | 散赋结合,主客问答 |
共同启示:
对永恒的追问:两篇作品均通过自然意象(如秋水、明月)探讨人生意义,启发读者以豁达心态面对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