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出茅庐
解释:诸葛亮首次出山辅佐刘备,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岗位,缺乏经验。
出处: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诸葛亮在博望坡首次用计大败曹军。
2. 草船借箭
解释:诸葛亮利用大雾天,以草船佯攻曹军,智取十万支箭。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周瑜因嫉妒设计陷害,反被诸葛亮化解。
3. 三顾茅庐
解释:刘备三次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诚心邀请其出山。
出处:《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体现刘备求贤若渴。
4.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解释: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借东风助火攻,象征关键条件的重要性。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因风向问题求助诸葛亮。
5. 乐不思蜀
解释:刘禅投降后沉迷享乐,忘记故国,比喻忘本。
出处:源自《三国志》,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思念蜀国,答“此间乐,不思蜀”。
6. 望梅止渴
解释:曹操行军途中谎称前方有梅林,激励士兵解渴。
出处:曹操典故,比喻以空想安慰自己。
7. 七步成诗
解释:曹植被逼七步内作诗,以“煮豆燃萁”讽喻兄弟相残。
出处:《世说新语》,曹丕欲杀曹植,曹植以诗自救。
8. 刮目相看
解释:吕蒙勤学后令鲁肃惊叹其进步,比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9. 单刀赴会
解释:关羽只身赴东吴宴会,以智勇震慑孙权。
出处:《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羽化解荆州危机。
10.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释:诸葛亮为蜀汉尽心竭力,直至生命终结。
出处:出自《后出师表》,形容忠诚奉献。
11. 桃园结义
解释: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奠定蜀汉根基。
出处:《三国演义》第一回,象征忠义精神。
12. 舌战群儒
解释:诸葛亮在东吴以口才驳倒众谋士,促成孙刘联盟。
出处:《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赤壁之战前的外交交锋。
13. 空城计
解释:诸葛亮以空城吓退司马懿大军,展现智谋过人。
出处:《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经典心理战术。
14. 过五关斩六将
解释:关羽为寻刘备连闯五关斩杀六将,体现忠勇。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千里走单骑的传奇。
15. 锦囊妙计
解释:诸葛亮预授赵云三条计策,助刘备脱险。
出处:《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象征周密谋划。
16. 如鱼得水
解释:刘备得诸葛亮后比喻君臣相得,事业顺利。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7. 宝刀不老
解释:黄忠年迈仍能战场立功,比喻老当益壮。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十回,黄忠与张郃对战。
18. 才高八斗
解释:谢灵运赞曹植才华占天下十分之八。
出处:五代《蒙求》引申,后泛指文采出众。
19. 封金挂印
解释:关羽辞别曹操时封存赏赐,体现忠义。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关羽千里寻兄。
20. 吴下阿蒙
解释:吕蒙早年学识浅薄,后勤奋学习令人刮目相看。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以上成语故事涵盖了《三国演义》中的智谋、忠义、战争与人物成长,部分典故在正史中亦有原型。如需更完整解析或更多成语,可参考来源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