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整理,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有16个,涵盖不同季节和民俗文化,具体如下:
1.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
风俗: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拜年、舞龙舞狮等,象征辞旧迎新。
2.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
风俗: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部分地区有舞龙舞狮表演。
3. 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
风俗:剪发、吃春饼,寓意驱邪纳吉,祈求丰收。
4. 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

风俗:祭祀土地神,祈求风调雨顺和农业丰收。
5. 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风俗:祓禊(水边沐浴)、踏青,古代青年男女聚会的重要节日。
6. 寒食节(清明节前1-2天)
风俗:禁火冷食,纪念介子推,后与清明节融合。
7.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
风俗:扫墓祭祖、踏青郊游,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
8.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风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纪念屈原。
9.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风俗:乞巧、祈福姻缘,因牛郎织女传说成为“中国情人节”。
10.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
风俗:祭祀祖先、放河灯,俗称“鬼节”。
11.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风俗:赏月、吃月饼,象征团圆。
12.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风俗:登高、赏菊、敬老,现代发展为“老年节”。
13. 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
风俗:祭祖送寒衣,标志冬季来临。
14. 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
风俗:北方吃饺子,南方祭祖,有“冬至大如年”之说。
15. 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风俗: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祈求平安。
16.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风俗:年夜饭、守岁、压岁钱,辞旧迎新的高潮。
中国节日总数及分类
中国节日总数难以精确统计,因涵盖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少数民族节日及现代纪念日等,以下为分类概述:
1. 传统节日
根据要求,核心传统节日约18个(如春节、清明、端午等),部分包含节气融合的节日(如冬至)。
2. 法定节假日
目前共11天,包括春节(3天)、国庆(3天)、元旦、清明、劳动节、端午、中秋各1天。
3. 少数民族节日
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等,总数超过100种。
4. 现代纪念日
如教师节、护士节、国庆节等,多为行业性或国际性节日。
综合统计:若计入所有类别,中国节日总数可能超过100个。其中,传统节日约20余个,法定节假日11天,少数民族节日及现代纪念日各具特色。

补充说明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多数节日与农耕文化、自然节气相关,强调团圆、敬祖、祈福等价值观,部分已被列入国家级或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域差异:如南方重视冬至祭祖,北方更流行腊八节;少数民族节日则具有鲜明的地域和宗教特色。
如需更详细的节日列表或风俗说明,可参考相关百科及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