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
那是一个闷热的午后,蝉鸣声裹挟着暑气,教室里静得能听见电风扇转动的“吱呀”声。数学老师抱着一沓试卷走进来时,李浩正低头抠着课桌上的裂缝,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突然,老师念到他的名字:“李浩,98分!”他的手指猛地一颤,抬起头时,眼睛里仿佛落进了星星。
经过:
李浩是我们班最沉默的学生。他总是一个人坐在最后一排,成绩平平,连回答问题都像蚊子哼。可谁也不知道,为了这次月考,他每天放学后都留在教室刷题,草稿纸堆成了小山。有次我值日,发现他趴在桌上睡着了,手边还压着一本翻烂的练习册,铅笔在指尖摇摇欲坠。
那天发试卷时,全班都愣住了。数学老师难得露出笑容,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李浩这次进步最大!”他接过试卷的瞬间,手指微微发抖,嘴角抿成一条线,像是要把笑意藏起来。可当他的目光扫过鲜红的“98”时,脸颊突然涨得通红,连耳尖都染上了晚霞的颜色。
高潮:
忽然,他“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那笑声清亮得像山涧的溪水,引得全班侧目。他露出两颗虎牙,眼尾的褶皱堆叠成温柔的弧度,整个人仿佛被阳光镀了一层金边。前排的小雨戳了戳我:“原来李浩会笑啊!”而他已经抓起试卷,三步并作两步冲回座位,指尖反复摩挲着分数,像捧着稀世珍宝。
结尾:
放学时,我第一次见他蹦跳着走出校门。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书包带子随着步伐一甩一甩。路过操场时,他忽然转身朝我们挥手,眉眼舒展如春风拂过的柳枝。原来那个木讷的李浩,笑起来竟像枝头初绽的樱花,带着笨拙却蓬勃的生机。
写作技巧点拨(结合要求):
1. 神态细节:描写笑容时可加入五官动态,如“眼尾堆叠褶皱”“耳尖泛红”,参考网页35中“柳叶眉”“月牙眼”的比喻。
2. 场景烘托:用环境渲染情绪,如用“蝉鸣”“电扇声”铺垫紧张,用“夕阳”“樱花”呼应喜悦。
3. 情感递进:通过对比展现转变,从“沉默抠课桌”到“蹦跳出校门”,突出笑容的珍贵。
4. 多样化表达:避免“笑了笑”,改用“扑哧一笑”“眉眼舒展”等,参考网页73的多样化描写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