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聚焦于作风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 集中解决“四风”问题
形式主义:整治脱离实际、重表面轻实效的作风,如会议空谈、文件虚报、形象工程等。
官僚主义:纠正脱离群众、权力滥用的现象,如推诿扯皮、漠视民生、决策主观等。
享乐主义:反对追求物质享受、懒政怠政的行为,如铺张浪费、贪图安逸等。
奢靡之风:遏制奢侈浪费、腐化堕落的风气,如公款挥霍、节庆泛滥等。
2. 强化宗旨意识与群众观点

通过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理念,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
要求干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解决实际问题,如扶贫帮困、改善民生等。
3. 推进制度建设与长效监督
完善党内民主、监督、反腐制度,将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具体化、常态化。
通过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约束权力,强化纪律执行。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通过实践活动,党员干部需从思想到行动全面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
1. 思想认识的升华
根植群众立场:明确“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定位,摒弃“官本位”思想,以群众利益为决策出发点。
唯物史观指导: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需从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
2. 作风转变的实践
深入基层调研:通过扶贫帮扶、民生项目等实践,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如某地通过“扶贫帮困”行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反对空谈,注重实效:将政策转化为具体行动,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形式主义,确保惠民措施落地。
3. 自我净化与批评精神
对照检查与整改:通过“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剖析自身问题,如官僚习气、脱离群众等。
强化廉洁自律:以“五心教育”(忠心对党、真心为民等)为行为准则,保持清正廉洁。
4. 制度保障与长效落实
建章立制:针对“四风”问题完善监督机制,如规范公务接待、强化问责制度。
群众监督参与:发动群众对干部作风进行评价,确保整改成效。
三、典型案例与启示
扶贫实践:某地通过“扶贫帮困”行动解决群众住房、就业问题,既改善民生,也重塑党群信任。
基层调研:党员干部通过“蹲点调研”了解群众真实需求,推动政策精准化。
通过上述实践与反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作风整顿,更是对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深刻唤醒,为新时代推动国家发展、实现民族复兴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