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作为基层警务工作者,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平安中国建设的战略部署。这一年里,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治安形势,我坚持“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的核心理念,在政治思想建设、业务能力提升、服务群众实践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淬炼
全年累计参加政治理论学习48次,系统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撰写学习笔记5万余字。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牵头组织所内党小组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活动3次,推动形成“晨读党史十分钟”制度。
在公安部部署的纪律作风整顿专项活动中,主动查摆整改执法态度生硬、服务意识不足等问题7项。通过参与市局组织的廉政警示教育活动,深刻认识到“警察权来自人民”的本质属性,全年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63%。
二、专业能力提升
培训项目 | 学时 | 考核成绩 |
---|---|---|
新型网络犯罪侦查 | 32 | 优秀 |
社区矛盾调解技巧 | 24 | 良好 |
应急处突演练 | 40 | 优秀 |
针对电信诈骗高发态势,主导研发的“反诈预警三色模型”被分局推广,预警准确率提升至89%。在公安部组织的警务技能大比武中,现场勘查项目取得全省第3名的历史最好成绩。
根据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23年警务改革白皮书数据显示,基层民警年均参与专业培训应达120学时,本年个人完成量达156学时,超额完成30%。
三、执法服务实践
全年主办刑事案件23起,治安案件45起,结案率分别达到91%和97%。在“护校安园”专项行动中,推动辖区学校一键报警系统覆盖率从65%提升至100%,校园周边治安案件实现零发案。
创新建立的“警民议事厅”工作机制,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7件。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社区警务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辖区群众安全感指数从92.3分提升至96.8分。
四、创新工作探索
研发的“智慧巡防”系统整合了天网监控、物联网设备等数据源,使重点区域巡防效率提升40%。该成果入选省公安厅科技创新案例库,并在《中国警察》杂志发表专题论文。
联合高校成立的“警校联动实验室”,在犯罪心理画像、痕迹鉴定等领域取得3项技术突破。其中“基于AI的涉案物品识别系统”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处理时效缩短60%。
五、团队协作建设
协作项目 | 参与部门 | 成果 |
---|---|---|
反恐演练 | 、消防、医疗 | 应急响应时间缩短35% |
禁毒宣传 | 教育局、共青团 | 青少年涉毒案件下降72% |
在跨部门协作中,牵头制定的《重大警情联动处置规范》被市局采纳推广。通过“师徒结对”培养的3名新警,已有2人获评季度服务标兵。
总结全年工作,虽在科技应用深度、群众工作创新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但整体实现了政治素养、专业能力、服务效能的全面提升。建议未来着重加强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大数据在基层警务中的应用,二是构建警民融合治理新格局,三是完善民警心理疏导机制。正如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凌志峰在2024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强调:“新时代警务工作者要始终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平安中国的守护者。”我将以此为指引,持续提升履职能力,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