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5年最新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及各地幼儿园实施细则,幼儿园安全接送制度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更新和完善,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一、人员管理与背景审查
1. 教职工资质与背景审查
幼儿园聘任教师、保育员等工作人员前,必须进行背景查询和健康检查,禁止有虐待、性侵害、暴力犯罪记录或酗酒等危害儿童安全的人员从业。
要求教职工持证上岗,并定期接受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 接送人员身份核验
家长或法定监护人需持接送卡接送幼儿,代接人必须年满18周岁且提前向班级教师报备身份信息,经核实后方可接走幼儿。
幼儿园安保人员需在接送高峰时段严格核验接送卡,防止冒领或漏放。
二、接送流程规范化
1. 时间与地点管理
明确接送时间段(如7:30-8:30入园、16:30-18:00离园),家长需按时接送。特殊情况需提前请假或申请延时服务。
设立专用接送区域,配备防撞栏、防滑垫等设施,并安排专人引导交通,避免拥堵。
2. 交接程序细化
教师需与家长当面交接,反馈幼儿当日饮食、情绪等状况,并记录交接时间及人员信息。
离园时,幼儿需由家长亲自带离教室,经安保二次核验后方可出园。
三、特殊情况处理机制
1. 未按时接送
若家长未按时接幼儿,教师需主动联系家长或紧急联系人,必要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幼儿安全。
长时间失联情况下,幼儿园可联系社区或警方协助。
2. 接送卡遗失
家长需立即挂失并补办新卡,补办期间凭有效身份证件接送,幼儿园需严格核验并记录。
3. 幼儿突发健康问题
接送时发现幼儿身体不适,教师需立即通知保健医生进行初步处理,并联系家长送医。
四、安全保障措施升级

1. 交通安全强化
幼儿园周边设置交通警示标识,安排专人指挥车辆停放,避免交通堵塞。
使用园车接送的幼儿园需定期检修车辆,驾驶员需持证上岗并遵守交通规则。
2. 设施设备安全
定期检查接送区域设施(如监控设备、防撞设施),确保无安全隐患。
五、监管与责任落实
1. 内部监督机制
幼儿园需成立安全监督小组,定期评估接送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教职工若违反制度(如疏于核验身份、体罚幼儿),将依法追责,情节严重者终身禁业。
2. 家园协作与宣传
通过家长会、公众号等渠道宣传接送制度,提高家长配合度。
定期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教导其识别危险物品(如小珠子、尖锐物)并拒绝陌生接送。
六、法律依据与政策更新
《学前教育法》新增条款:明确要求幼儿园落实“守好门、看好人”原则,健全接送交接、就寝值守等制度,地方需建立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总结:新版接送制度通过强化人员审查、细化流程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及加大监管力度,全方位保障幼儿接送安全。家长需积极配合核验流程,幼儿园则需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共同构建安全屏障。更多细节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及各地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