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

admin82025-03-29 15:53:21

一、文化传承:触摸千年文明的脉搏

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通过国家版本馆、《儒藏》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三大文化工程,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与生生不息。

  • 典籍守护者的坚守:《儒藏》工程首席专家王博教授讲述了汤一介先生以76岁高龄、身患重病仍坚持编纂《儒藏》的故事。汤先生“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精神,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文化担当。
  • 艺术与科技的交融:《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千里江山图》等千年名作“复活”,展现了中华艺术的瑰丽与科技传承的力量。
  • 考古探源的启示:考古学家高星通过百万年前的郧县人头骨化石和古人类食谱研究,揭示了中华文明的起源脉络,强调“历史是未来的答案”。
  • 心得:文化传承不仅是守护典籍,更是以创新方式让传统焕发新生。作为青少年,我们需以敬畏之心学习历史,以科技之力延续文明。

    二、科技创新:星辰大海的征途

    节目通过多个领域科技成就的展示,诠释了“中国智造”的辉煌。

  • 宇宙探索的突破:“拉索”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捕捉到史上最亮伽马暴,中国科学家在宇宙观测领域发出强音。
  • 航天精神的传承:神舟十六号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从太空送来“上进心、好奇心、初心”的寄语,激励青少年以航天精神为指引,勇攀科学高峰。
  • 大国重器的力量:港珠澳大桥、国产航母、C919大飞机等成就,凝聚了青年一代的智慧与汗水,彰显了科技强国的底气。
  • 心得:科技是强国的基石,而创新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我们应以好奇心为帆,以知识为桨,在未知领域中开辟新航路。

    三、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扎根土地的担当

    节目通过田间地头的实景课堂,展现了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的生动实践。

  • “新农人”的智慧:80后硕士魏巧用数字化技术管理万亩农田,赵亚夫以生物多样性农业带领戴庄村脱贫,证明“农业是值得奋斗的事业”。
  • 生态文明的践行:武夷山国家公园的“振落法”昆虫采集、生态茶园建设,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 心得:强国复兴不仅需要仰望星空的理想,更需脚踏实地的耕耘。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是青年扎根祖国、服务社会的广阔舞台。

    四、爱国精神:热血与信仰的传承

    节目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传递了保家卫国的热血信仰。

  • 抗美援朝精神:飞行员陶伟以“空中拼”的壮举击落敌机,张威驾驶歼-20护航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用行动诠释“山河无恙,忠魂永存”。
  • 文化自信的根基: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3000年文物见证中华文明的延续,激发青少年对民族身份的认同。
  • 心得:爱国是融入血脉的信仰。从历史烽烟到和平年代,每一代人都需以行动守护家国,传承红色基因。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

    五、青少年使命:接过强国复兴的接力棒

    节目通过多元视角,呼吁青少年肩负时代责任:

  • 树立全球视野:既要扎根中华文化,也要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开放心态拥抱世界。
  • 践行核心价值:从日常小事做起,如参与志愿服务、践行环保理念,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
  • 总结: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行走的课堂”形式,诠释了“强国复兴有我”不仅是口号,更是行动。青少年需以文化自信为根、科技创新为翼、爱国精神为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答卷。

    开学第一课观后有感2023;开学第一课观后心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