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运铎观后感-雷锋视为榜样的吴运铎被称为

admin52025-03-19 19:16:15

吴运铎作为雷锋的榜样,其传奇人生和精神内涵深刻影响了雷锋的成长与价值观。关于吴运铎的观后感,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

一、吴运铎被称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吴运铎因在军工领域的卓越贡献和顽强精神,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这一称号源于他与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相似的经历:在多次重伤中坚持工作,全身200多处炸伤,左眼失明、四指残缺,仍以“把一切献给党”的信念投身革命事业。他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以保尔式的革命热情激励了包括雷锋在内的无数青年,成为红色经典。

二、吴运铎对雷锋的榜样力量

1. 信仰的传递

雷锋在1957年读完《把一切献给党》后,写下“吴运铎是我的学习榜样,我要像他一样把一切献给党”的誓言。吴运铎对党的绝对忠诚、对革命的献身精神,深刻塑造了雷锋“坚决听党的话,一辈子跟党走”的信仰。

2. 精神的具象化

吴运铎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军工奇迹:用土法制造手摇汽锤、人推发动机,修复日军废弃炮弹时多次负伤仍坚持工作。这种“钉钉子精神”和“螺丝钉精神”被雷锋继承,转化为“甘做永不生锈的螺丝钉”的岗位奉献理念。

3. 道德品质的示范

吴运铎的坚韧与无私感染了雷锋。例如,吴运铎在病房中仍坚持绘制图纸指导生产,甚至被医护人员绑在病床上仍挣扎工作。这种“轻伤不下火线”的意志力,与雷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一脉相承。

三、吴运铎英雄观的时代意义

吴运铎代表了一种超越个人生死、将生命融入国家命运的“英雄观”。他的事迹展现了:

  • 革命者的创新性:在无工业基础的条件下,他领导团队年产60万发,研制出枪、平射炮等武器,打破技术封锁。
  • 知识分子的实践性:从煤矿工人到军工专家,他通过自学掌握机械原理,将理论转化为战场上的实际战斗力。
  • 平凡与伟大的统一性:吴运铎既是战场英雄,也是雷锋眼中“最需要的英雄”——在平凡岗位创造不平凡价值的典范。
  • 四、对当代的启示

    吴运铎观后感-雷锋视为榜样的吴运铎被称为

    吴运铎与雷锋的精神纽带,揭示了英雄精神的传承逻辑:个体通过效仿榜样,将抽象信仰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当代,这种精神体现为:

  • 技术报国的使命感:吴运铎的军工创新启示科技工作者突破“卡脖子”难题;
  • 逆境中的韧性:面对挫折时,吴运铎“失去了手还有眼,不能做这个就做那个”的豁达,为青年提供应对困难的心理范式;
  • 信仰与行动的统一:正如吴运铎将“把一切献给党”写入书名,雷锋将其转化为日记中的实践,两者共同诠释了理想信念与日常践行的辩证关系。
  • 吴运铎与雷锋的榜样关系,本质上是中国人精神谱系的代际传递。从“中国的保尔”到“人民的勤务员”,吴运铎的钢铁意志与雷锋的赤子之心,共同构成了一种超越时代的价值坐标——个体生命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才能绽放永恒的光芒。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