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提出的育人目标,其核心内涵围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展开,既包含对个人素质的要求,也体现了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而“时代新人说”则是通过实践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推动这一目标落地的具体载体。以下是两者的具体阐释:
一、“时代新人”的科学内涵
1. 核心定位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代称,强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培养能够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才。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其定义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体,需具备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奋斗精神等综合素质。
2. 多维度的素质要求
3. 理论根基
科学社会主义为时代新人的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塑造“真实的人”“自由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其价值内核。
二、“时代新人说”的实践形式
“时代新人说”是以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践行时代新人理念的系列行动,主要包括以下形式:
1. 主题演讲与征文活动
如太原市举办的“时代新人说”演讲大赛,通过讲述岗位故事、弘扬奋斗精神,激发公众参与;全国中学生征文大赛则以“本领”“责任”等关键词引导青少年思考时代使命。
2. 思政教育与文化浸润
高校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红色基因传承(如红色故事演讲、经典诵读)等方式,将理论融入实践。例如青浦区“浦江学堂”通过国学经典学习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自信。
3. 社会共建与榜样引领
新华社等机构与高校合作打造思政平台,通过“进校园”活动传播主流价值观;媒体宣传时代楷模(如抗疫英雄、基层奉献者),树立可学可做的榜样。
4. 制度保障与政策推动
国家通过《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明确培养路径,强调将育人目标融入教育体系和社会治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机制。
三、两者的内在关联
“时代新人”是目标,而“时代新人说”是手段。前者从理论层面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后者通过实践回答“如何培养人”。例如:
“时代新人”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发展与历史担当;“时代新人说”则是通过多元化的社会活动与教育实践,将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参与的行动。两者共同服务于民族复兴的宏大叙事,旨在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社会主义建设者。